聊爱秘籍
你身边的私密情感专线!

朱元璋八字分析简介,和朱元璋同八字的人

朱元璋八字分析简介,和朱元璋同八字的人
高分求关于历史上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籍、家世和出身的详解~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1328~1398)
明太祖朱元璋,汉族,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的成功秘诀与治国理想:
成功秘诀—1、网罗天下名士。如:刘基、章谥、叶琛、宋濂、冯国用、冯胜等。
、恪守“九字方针”。“九字方针”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方针是开国功臣朱升提出的。
3、打造“铁军”。
4、打好关键战役。如灭了在武昌称汉王的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
治国理想—1、发展生产,阜民之财
、节约开支,省民财力
3、节省工役,减轻负担
4、宣传教化,加强法治
5、打击贪官,澄清吏治
生平
出身布衣
明太祖原名叫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投附郭子兴后由郭子兴取的。朱重八的父亲,也不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朱元璋的妈妈,叫陈二娘;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他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清朝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随笔中》写道:“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无征,冉证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他又举当时绍兴乡间为例:“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命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五九相乘,四十五也。据俞樾钩沉,明朝大将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爷爷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大将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爷爷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等等,皆为佐证。
和大多数封建皇帝一样,朱元璋的出世也被人为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母亲刚怀孕时,曾经做了个梦,梦中有一个神仙给了她一粒仙药,放在手中闪闪发光,于是她就吃了下去,他母亲从梦中惊醒,但是仍余香满口。等到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屋,时值夜晚,红光从屋中射出,邻居见后,以为失火,忙奔走相救,结果是虚惊一场。
朱元璋祖籍是江苏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通德乡的朱家巷,其祖先世代耕田种地。其祖父朱初一因不堪地主和朝廷剥削,举家逃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 (今安徽盱眙)垦荒种地。朱初一死后,家里一贫如洗,朱元璋父亲朱世珍(本来叫朱五回,后来朱元璋给父亲追名为朱世珍)只好东迁西移,五十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东乡定居下来,并在这里有了朱元璋。
由于营养不良,朱元璋小时候体弱多病,瘦得皮包骨头。朱元璋父母十分,认为只有观音菩萨才能救他一命,保佑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于是,他们就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皇觉寺,并让朱元璋拜寺里的老和尚高彬为师。
朱元璋到了10岁时,其父亲朱世珍为了躲避沉重的赋役,再次搬家。后来就在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
在放牛的过程中,朱元璋结识了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并成为要好的朋友。日后,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
朱元璋自幼聪明顽皮,并曾经读过几天书,所以鬼主意最多。常玩的游戏就是扮皇帝,他穿着破衣烂衫,把棕树叶撕成丝丝缕缕,粘在嘴上当胡子,用一块车辐板放在头上顶着当作平天冠,然后往土堆上一坐,就装模作样称起皇帝来,还让伙伴每人捡一木块,用双手捧着,三跪九叩,并高呼万岁。
当放牛娃,不仅常挨主人打骂,而且经常吃不饱,只有饿肚子放牛,于是发生了朱元璋宰牛的事情。一天放牛时,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周德兴都觉得肚子饿,于是朱元璋出点子,将一头小牛犊杀掉,大家烤着吃了。没多久,只剩下一张牛皮、一堆骨头和一条牛尾巴。吃完了,但回去怎么向地主交待呢?大家都发愁了,于是互相埋怨。朱元璋于是站出来,想了个办法,他让大家把牛骨和牛皮埋了,把血迹掩盖起来,然后把牛尾巴插到山上的岩缝里,就说小牛钻进山洞里去了,拉不出来。小伙伴都纷纷赞同。这个天真的想法当然瞒不过地主刘德,结果是朱元璋被毒打一顿并赶回了家,而且给父亲增添了赔偿小牛的债务。但是朱元璋却因敢作敢当而深得小伙伴的信任。
流浪行童
元朝末年,腐败,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劳动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庄稼被蝗虫吃得干干净净。祸不单行,接着又发生了瘟疫。一时间,家家户户都死人,一个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几人,甚至几十人。
不久,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其64岁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朱元璋和二哥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可叹朱世珍一生劳苦,生无立足之地,死无葬身之处。朱元璋和二哥放声痛哭,惊动邻居刘继祖,于是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他们兄弟二人好不容易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三十五年以后,朱元璋回忆起此事时,仍难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不到半个月,昔日和睦温暖的家不存在了,父母的疼爱也一去不复返了。家破人亡的惨痛,深深地影响着朱元璋的心境,使他仿佛跌进了无底深渊。这时,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朱元璋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想起幼时曾经许愿舍身的皇觉寺,于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整天忙得团团转,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日子一长,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气。一天,他扫地,被伽蓝神座绊了一下,于是他就顺手打了伽蓝神几扫帚。
还有一次,老和尚见大殿上的蜡烛让老鼠咬坏了,就当众训斥了朱元璋。朱元璋心想,伽蓝神连自己面前的东西都管不住,还怎么管殿宇?更害得自己受骂,越想越气。于是,朱元璋就找管笔,在伽蓝神的背后写了“发配三千里”几个字。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于受压迫的性格。
可是,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里的粮食不够和尚们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高彬法师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还不会念经、做佛事,但是没有办法,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这时朱元璋年仅17岁。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听人说哪里年景好就往哪里走,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7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他目睹国是日非、人民生活恶化的现状,意识到天下大乱很快就会来临了。于是在回到皇觉寺后,朱元璋发奋勤学,广交朋友,准备干出一番事业来。
1351年,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颖州(今安徽阜阳)发动起义,并推韩山童为明王。同年八月,彭莹玉、徐寿辉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起义。这些起义者用红巾裹头,故称红巾军。1352年,郭子兴和孙德崖在濠州起义。
朱元璋闻听起义的消息,不由心想,老在寺院里,随时可能被元官军抓走,性命难保。正在此时,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汤和在信中邀请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朱元璋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放下钵盂,赶紧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将帅之才
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郭子兴就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此时,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便把21岁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从前的小名重八了,于是就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当时,在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郭子兴一派,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这年九月,徐州红巾军主将芝麻李被元军杀害,其部将彭大和赵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与郭子兴交好,而孙德崖等人则拉拢赵均用。在孙德崖的鼓动挑拨下,赵均用绑架了郭子兴,并将郭子兴弄到孙家毒打一顿,准备杀掉郭子兴。朱元璋闻讯后,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兴。从此,两派结怨更深了。
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于是朱元璋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这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
朱元璋见这些人半年没出濠州城,于是他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在南略定远途中,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统率着这支队伍,朱元璋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今安徽滁县)。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到军门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做了幕府的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亲侄儿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文忠)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不免伤心。其时还有定远孤儿沐英,甚是可怜,于是,朱元璋就将这三个孩子收作养子,改姓朱。后来,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在朱元璋进攻滁州时,郭子兴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等人的排挤,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兴也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三万人的队伍,纪律严明,军容肃整,郭子兴见了十分欢喜。
1353年,朱元璋任命虹县(今安徽泗县)人胡大海为前锋,一举攻克了和州。消息传来,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理最终出城投降。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
张士诚是泰州(今属江苏大半)人,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1356年,建都平江(今苏州)。消灭陈友谅父子后,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赶出江北地区。
文字狱从1384年一直延续到1396年,长达十三年,造成了人人自危、不敢提笔的局面,以致文官们不得不请求设计出一种标准的文牍的措辞,以免犯忌。

身葬孝陵
同任何一个皇帝一样,朱元璋在生前也安排自己的后事。他将自己的陵墓修在了钟山南麓,称为孝陵。明孝陵方圆四十五华里,规模宏伟。1398年,71岁的朱元璋病逝,葬于孝陵,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朱元璋以一介平民,于群雄间角逐数十年,最终推翻元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对制度加以改革,并以锦衣卫清除权臣,以巩固;同时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生产。明朝初期是中国历史上较强盛的时期,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杰出的地主阶级家。
家族列表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太原长公主、曹国长公主。
皇后 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氏,宿州人,卒於1382年,寿51岁。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
妃: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
宁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
子: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公主: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后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朱元璋为什么火烧庆功楼?真有其事?

火烧庆功楼
相传朱元璋做皇帝后,担心那些与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们持功夺权,于是建造了一座庆功楼。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文武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暗地里却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借机引火烧楼,以除后患。这事虽然做的很隐秘,但却被神机妙算的看穿了。席上,坐坐在了朱元璋旁边,悄悄将朱元璋龙袍的一角压在自己的坐椅上。当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时,朱元璋悄然离席。由于有衣角牵动,顿时警觉,于是跟随皇帝出了门。果然,朱元璋下楼以后,功臣楼便笼罩在滚滚烈焰中。可怜赴宴功臣,全部葬身火海。
尽管史学家早就证实这故事纯系后世说书人的杜撰,但却让朱元璋的故事生动了不少一些,不管怎么说,这个故事对朱元璋的性格刻画是大家乐于认同的。
详细如下
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从前有个功臣楼。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以后,下令建造的。
听到造功臣楼,凡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无不深受感动,称赞太祖英明。只有军师忧心忡忡,来到皇宫,见了朱元璋,恳求说:“如今王业已成,臣责已尽,但愿辞官归田。”朱元璋忙说:“军师随我辛苦半生,如今正当享福,为何就要归隐尸说:“朝中政事劳神,臣年老力倦,只想过个清闲的晚年。”朱元璋再三挽留不得,便取出许多金银送给,亲自送出宫外。
出了皇宫,来到徐达府上,向他辞行。临别,握着徐达的手说:“徐兄,小弟走了。有一句话望你牢牢记住:功臣楼庆宴之日,你要紧随皇上,寸步不可离开。”徐达一时不明白,想问个究竟。说:“照此行事,日后便知。”
功臣楼建成了。这座楼,坐落在鼓楼岗的山坡上,楼身又宽又矮,看来很结实;窗户又高又小,看来很安全。朱元璋择定日子,邀请所有功臣前来赴宴。这一天,日头刚落,功臣楼里一片笙歌,灯烛辉煌。赴宴的功臣们互相恭喜、道贺,好不热闹。徐达心里记着的临别赠言,哪有心思与众人寒暄。他举目望望楼顶,雕梁画栋,纵横相连;低头看看地面,方石成格,平滑如镜。忽然,他把耳朵紧贴墙壁,用手对墙敲了几下,觉得声音”咚咚”发嗡,他的脸“涮”的一下,白得像纸一样。这时,只听一声喝道:“皇上驾到!”百官肃立,躬身行礼。朱元璋昂然走进大厅,笑容满面,来到席前,忙叫免礼。众人纷纷直起腰来。
酒宴大开,热闹非凡。徐达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却怎么也不敢多喝,一直盯着朱元璋的一举一动。酒正吃到兴头,朱元璋忽然站起身来,向门边走去。徐达连忙随后跟上。朱元璋发觉身后有人,回头一看,见是徐达,便问:“丞相为何离席?”徐达说:“特来保驾。”朱元璋说:“不必不必,丞相请回。”徐达哀戚他说:“皇上真的一个也不留吗?”朱元璋暗暗一惊,心想:好精明的家伙!我的机密已被他识破。徐达见皇上不言语,又说:“皇上如果执意,臣不敢违命,恳望日后妻儿老母得以照拂。”说毕,转身欲回。朱元璋忙说:“丞相随我来。”
他俩刚走出几百步,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功臣楼瓦飞砖腾,火光冲天,可怜满楼功臣,全部葬身火海。原来,朱元璋为了永保朱姓天下,才设下这火烧功臣楼的毒计。
徐达从功臣楼死里逃生,回到家里,整天饭不想吃,门不敢出,没有多久,忧郁成疾,背上还害了个瘩背,人瘦得脱了形。
一天,两名太监带人抬着一只清蒸公鹅来到徐达府上,说:“皇上闻知丞相贵体不佳,特命小人前来问安。”徐达知道,公鹅是发物,害了瘩背,再吃公鹅,岂不要命,这是皇上赐死啊。想着想着,两行热泪潸然而下,上前谢恩,收下了公鹅。没有多久,他就含恨死去。

谁知道朱元璋为什么当上了皇帝

朱元璋的八字:
戊 壬 丁 丁
辰 戌 丑 未
“?”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几个以算命为第二职业的朋友,所得到的答案似乎都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辰戌丑未四库全,皇帝命。”这个答案是前人写书时附会出来的,作者当时大约也没有想到,他死后会有这么多的信徒。于是我又问:为什么四库占全就是皇帝命呢?我拿出几个四库占全的命,问道:这些人为什么就不是皇帝命呢?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答得上来。曾经有个混混儿,洋洋得意地对我说:“××大师看过我的命,说我差一点儿就是皇帝命!”那得意之情,仿佛在向周围的人暗示着什么。我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皇帝发明家,还在为人编织着皇帝梦。
有个爱好命理学的朋友,研究起来非常痴迷。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走访了许多高人,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才解答了这个问题。其中的原理很简单,长久以来就是没有人能想到。今天我把这个原理披露出来,愿爱好祖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都能引以为鉴,不要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去闯荡江湖,让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误以为命理学是封建。
解读朱元璋的八字,首先要抛弃掉那些所谓大师们的传统观点,重新确立解读八字的思路。这个八字明显身弱,满局食伤,气势很足,左右着整个命局。那么就要看食伤在八字中的作用关系,表达出了什么意思。官星在八字中表示当官的,而官星又被食伤严重制约,是不是可以解释为管官的人呢。管官的人当然是大官了。这个八字戊冲克壬、辰戌冲、丑未冲,丑戌刑,把天上地上的官星都受到制约,而且把可以生官星的财星也受到制约。天上地上就他的官最大,数他的财最多,他不当皇帝还能当什么?
丁丑日生人,月令时干见戌者发。行官杀运穷困。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比尔盖茨财富最多,选他来做联合国秘书长,岂不是一个超级人造皇帝?这种话只能当是一种幽默。在八字这门学问中,伤官制约官星还有一重含义,表示命主有一定的才干。比如说历史上的乾隆皇帝,以及他的军机大臣和珅,都有这种八字结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很有才干的人。不要因为受了电视剧的影响,再结合现实社会,就认为当官的没好人,除了贪污不会干别的。实际上有工作能力的官员不见得不贪;贪污的官员不一定有工作能力。和珅的八字我研究过,他命里就有收藏癖的标志,贪财完全是一种心理的病态的外在表现。他后来被继任的皇帝处死了。从命理学的角度讲,是他命该如此;从的角度讲,那是出于国家财政的需要。据说从他家里抄没的财产,相当于乾隆年间十七年的赋税总和。
朱元璋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当过和尚,要过饭,低微的出身并不会抹杀他的能力。一旦运气来了,他必然会有一番作为的。从八字中看他的性格,深沉多疑,机变百出,心胸也不够宽阔。这种人喜怒无常。别人揣摩不透他的心思,他却要时时借机考察别人。至于传言说他滥杀功臣,在八字中找不到明显的标志。不过成为了他的臣属,能长寿的很少,包他的儿子。传说中的“火烧庆功楼”,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如果他要想杀大臣,会采用下毒的方式。关于他性格为什么会非常残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例证才能得出结论。
我曾花了一点时间,专门研究历史上几个有作为的皇帝的八字,得出了一个标志性的结论:在皇帝命中,臣子的定位是食神和伤官。全国的官员和百姓都要靠他来养活。为什么呢?在八字中,食伤是生财的东西,会创造出财富供他享用。在汉代,州一级的官员就称为“州牧”,把百姓都当成牲畜了。在六爻卦中,六畜及一切养殖动物的定位就是子孙,相当于八字中的食伤。由此看来,过去统治者的统治理念都来源于《易经》。就象《道德经》里说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雏狗。”
在朱元璋的八字中,食伤星都处于相冲和相刑的关系。这是一种劳作、不得安宁的状态,也有自相残杀的含义。在心理上则是疑虑重重,危机感很强。因此朱元璋当皇帝,对于百姓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其进步意义,是把百姓从最残暴的元朝统治下解救出来了。那么大明朝又做了些什么呢?比如说女人缠小脚,如果说在宋朝还属于个人爱好的话,那么在明朝却被当作一项国策来执行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曾经读过一个“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尽管内容荒诞无稽,却可以在朱元璋的八字里找到依据。
在上个世纪末,随着易学热的兴起,出现了一个人造八字的现象。相传是某大师开的先河。具体的做法是,在孕妇的预产期前后,找一个八字组合好的时间,用剖腹产的方式把孩子生出来。人造八字是否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我手里还没有足够的例证。不过我看过一些剖腹产的孩子的八字,判断其家里的一些情况,基本都准确。因此我不否定人造八字的行为。也看过两例人造的八字,感觉是惨不忍睹。为人家选择时辰的算命师,对八字的研究显然没有达到登堂入室的程度。因此人造八字的关键,是要有精通八字格局的人来指导。如果哪个人家想给孩子造个八字,而预产期又与朱元璋的八字相近,可千万要注意了。在朱元璋很小的时候,他所有的亲人都死光光了。

为什么朱元璋是皇帝?

朱元璋的八字: 戊壬丁丁 辰戌丑未 “朱元璋为什么当上了皇帝?”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几个以算命为第二职业的朋友,所得到的答案似乎都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辰戌丑未四库全,皇帝命。”这个答案是前人写书时附会出来的,作者当时大约也没有想到,他死后会有这么多的信徒。于是我又问:为什么四库占全就是皇帝命呢?我拿出几个四库占全的命,问道:这些人为什么就不是皇帝命呢?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答得上来。曾经有个混混儿,洋洋得意地对我说:”××大师看过我的命,说我差一点儿就是皇帝命!”那得意之情,仿佛在向周围的人暗示着什么。我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皇帝发明家,还在为人编织着皇帝梦。 有个爱好命学的朋友,研究起来非常痴迷。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走访了许多高人,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才解答了这个问题。其中的原理很简单,长久以来就是没有人能想到。今天我把这个原理披露出来,愿爱好祖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都能引以为鉴。 解读朱元璋的八字,首先要抛弃掉那些所谓大师们的传统观点,重新确立解读八字的思路。朱元璋这个八字明显身弱,满局食伤,气势很足。那么就要看食伤在八字中的作用关系,表达出了什么意思。官星在八字中表示当官的,当命局中不喜官星,而官星又被制服了,是不是可以解释为管官的人呢。管官的人当然是大官了。这个八字戊壬冲、辰戌冲、丑未冲,把天上地上的官星都制服了,而且把可以生官星的财星也制服了。天上地上就他的官最大,数他的财最多,他不当皇帝还能当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比尔盖茨财富最多,选他来做联合国秘书长,岂不是一个超级人造皇帝?这种话只能当是一种幽默。在八字这门学问中,伤官制服官星还有一重含义,表示出了命主的才干。比如说历史上的乾隆皇帝,以及他的军机大臣和珅,都有这种八字结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很有才干的人。不要因为受了电视剧的影响,再结合现实社会,就认为当官的没好人,除了贪污不会干别的。实际上有工作能力的官员不见得不贪;贪污的官员不一定有工作能力。从和珅的八字看,他命里就有收藏癖的标志,贪财完全是一种心理的病态的外在表现。他后来被继任的皇帝处死了。从命理学的角度讲,是他命该如此;从的角度讲,那是出于国家财政的需要。据说从他家里抄没的财产,相当于乾隆年间十七年的赋税总和。 朱元璋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当过和尚,要过饭,低微的出身并不会抹杀他的能力。一旦运气来了,他必然会有一番作为的。从八字中看他的性格,深沉多疑,机变百出,心胸也不够宽阔。这种人喜怒无常。别人揣摩不透他的心思,他却要时时借机考察别人。至于传言说他滥杀功臣,在八字中找不到明显的标志。不过成为了他的臣属,能长寿的少,包括太子。传说中的”火烧庆功楼”,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如果他要想杀大臣,会采用下毒的方式。关于他性格为什么会非常残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例证才能得出结论。 从研究历史上几个有作为的皇帝的八字,得出了一个标志性的结论:在皇帝命中,臣子的定位是食神和伤官。全国的官员和百姓都要靠他来养活。为什么呢?在八字中,食伤是生财的东西,会创造出财富供他享用。在汉代,州一级的官员就称为”州牧”,把百姓都当成牲畜了。在六爻卦中,六畜及一切养殖动物的定位就是子孙,相当于八字中的食伤。由此看来,过去统治者的统治理念都来源于《易经》。就象《道德经》里说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雏狗。” 在朱元璋的八字中,食伤星都处于相冲和相刑的关系。这是一种劳作、不得安宁的状态,也有自相残杀的含义。在心理上则是疑虑重重,危机感很强。因此朱元璋当皇帝,对于百姓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其进步意义,是把百姓从最残暴的元朝统治下解救出来了。那么大明朝又做了些什么呢?比如说女人缠小脚,如果说在宋朝还属于个人爱好的话,那么在明朝却被当作一项国策来执行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曾经读过一个”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尽管内容荒诞无稽,却可以在朱元璋的八字里找到依据。 在上个世纪末,随着易学热的兴起,出现了一个人造八字的现象。相传是某大师开的先河。具体的做法是,在孕妇的预产期前后,找一个八字组合好的时间,用剖腹产的方式把孩子生出来。人造八字是否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我手里还没有足够的例证。不过我看过一些剖腹产的孩子的八字,判断其家里的一些情况,基本都准确。因此我不否定人造八字的行为。也看过两例人造的八字,感觉是惨不忍睹。为人家选择时辰的命理师,对八字的研究显然没有到登堂入室的程度。因此人造八字的关键,是要有精通八字格局的人来指导。如果哪个人家想给孩子造个八字,而预产期又与朱元璋的八字相近,可千万要注意了。在朱元璋很小的时候,他所有的亲人都死光光了。

雍正是属什么的

一、雍正简易档案(洗桐女史原创)
姓名: 爱新觉罗·胤禛
继位前所在旗籍: 满洲镶白旗
号: 园明居士(圆明主人)、破尘居士
生肖: 马
生辰: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1678年12月13日)
八字: 戊午甲子丁酉壬寅
卒年: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1735年10月8日)
卒于: 圆明园九州清晏
享年: 58(虚龄)
在位时间: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三年(1722—1735)
庙号: 世宗
谥号: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陵寝: 易州泰陵(今河北易县)
星区: 射手座三

大清国康熙、雍正、乾隆为何要以生辰八字来挑选大臣呢?

史书记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明君雄主在执政期间都有过以生辰八字来挑选大臣的事例,为什么要用八字取人呢?

原因很简单,两个字:。康熙、雍正、乾隆三人虽然个个英明,在位期间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三人也受满清传统思想的影响,对“算命”很是崇信,因此做出了以生辰八字来挑选大臣的奇闻趣事。下面,就来看雍正皇帝在这方面的小故事。

1728年,云贵两省少数民族发生动乱,雍正皇帝派宠臣岳钟琪去镇压,结果岳钟琪为人刻板,又不熟悉地形,在平乱的过程中,屡受挫折,清兵损失惨重,仍没能平息叛乱。岳钟琪急需要一个副手来为他挑起现场指挥作战的大任,结果,雍正皇帝征求他的意见时,岳钟琪便报了4个心中理想的候选人简历给雍正,请雍正圣裁。

四个人的生辰八字分别是:一是提督冯允中,60岁,己酉庚午辛酉丙申;二是镇守袁继荫,56岁,癸丑乙丑辛丑丙申;三是镇守张元佐,46岁,癸亥甲寅己卯丁卯;四是副将王刚,46岁,癸亥丁巳戊子壬子。

雍正看了奏折后,作如下批复:“冯允中年龄偏大,时运已成衰败之势,不适合挂帅出征;袁继荫的八字偏枯,福大命不大,不宜挂帅。张元佐年富力强,但运气正旺,诸事都吉利。王刚的八字应该是不错的。同时,参将王廷瑞、游击陈弼二人的命运也很旺,有大的行动时,他们二人可以成突击先锋。如果现在的这几个候选人都打不赢,你可以再提名几位并把他们的八字给我。算命之事不可不信也不应全信,你要灵活把握。”

据史书记载,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确实是非常重视大臣八字的。他们认为八字可以看出人的流年运气,八字也可以说明人的能力与寿命。他几乎是“依命用人”的,也可以说在很多场合他是按八字办事的,依八字作臣工升转补授参考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