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爱秘籍
你身边的私密情感专线!

祭祀吉日查询表,老黄历吉日吉时辰查询

祭祀吉日查询表,老黄历吉日吉时辰查询
一年适宜祭祀的吉日有哪些

忌日祭是指为死者死亡这一天所举行的祭祀活动。父母去世的周年纪念日称忌日。除服以后,每逢忌日禁饮酒作乐,《礼记·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这一天,死者的亲属和朋友聚在一起,或在家里或在墓地或到殡仪馆,给死者供上祭品,烧香磕头,诉说相思之情。现在忌日祭的形式已是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比较传统的做法外,也有学习西方的祭奠方式,强调个性化的。比如在这一天,死者的亲朋好友到墓地向死者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或开一个追思会,看看死者的遗照、录像和遗物等等,追忆过去在一起愉快的日子。这样的祭奠方式,现在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祭祀吉日——春节祭祖 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安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庙里祭祀祖先。除夕之夜,民间有举家团聚,设堂供斋,点香烧烛,恭请祖宗或已故的亲人回家过年的习俗。祭奠活动时,堂屋中挂上祖宗或已故亲人的遗像,摆放碑位,将点燃的香插入香炉,表明祖宗或亲人已回家了。为体现尊重,祭祖的牌位要坐北朝南。春节祭把宗祠里全部祖先画像或牌位整理好。春节前,或初一,摆上祭品,集体祭祀全体祖先。《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卷二十二引《富平县志》云:“每族溯宗祖数世者,共为图像,名曰神轴。元日,子孙会拜。”回家还要分别祭祀自家的直系祖先。祭祖的目的是感谢祖先功德,并祈求祖灵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全家幸福。当然也有团结家族力量、加强家庭关系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祭祖加强了家庭成员、家族成员的情感联系。中国社会里宗族力量一直强大,与之相应的作为宗族思想的直接体现的祖灵崇拜也一直兴盛。加上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的影响,祭祖成为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动。 祭祀吉日——正月十五上元节祭 相传早于汉文帝期间,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及至汉武帝创建了“太初历”,进一步肯定元宵节的重要性。元宵节的节期,随着历代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相传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开始活动,直至年十七才结束。北魏时期,道教笃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灵,他们的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也有人认为,它是汉代宫廷的一种祭典演变而来。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这一天,按习俗民间在家里或祠堂供奉祭品,焚香磕头,祈福保佑。因此“上元节”是祭祀鬼魂的重要节日。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征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 祭祀吉日——寒食祭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祭祀吉日——春分后十五日清明祭祀 春分后十五日,都指定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部分地区家门上要插柳枝。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祭祖扫墓、立碑垒坟、坟头压钱纸,或在墓地进餐,或返回祭牌位后在家进餐,也有的到殡仪馆骨灰寄存室或其他陵园骨灰寄存室,看望已故亲人,寄托哀思。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鲜明地道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祭祀吉辰——七月十五鬼节|中元节祭 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盂兰盆会”也有很大的关系。“盂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佛典《孟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孟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到了西晋,《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我国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我国广为流传。自梁武帝在南方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规模有增无减。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 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时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一天,我国仍有许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习俗。 祭祀良时——十月初一送寒衣|祭祖节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祭祀吉日——冬至祭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那天黄道吉日要可上坟

上坟算祭祀,下面的日子就是适合上坟祭祀的黄道吉日:(选日子时注意避开冲煞)

公历2023年1月16日农历2023年腊月初七星期六 冲兔(辛卯)煞东宜:祭祀 斋醮 入殓 破土 启钻 安葬 修坟 立碑 除服 成服忌:嫁娶 入宅 作灶 纳采 订盟公历2023年1月17日农历2023年腊月初八星期日 冲龙(壬辰)煞北宜:祭祀 斋醮 纳财 捕捉 畋猎忌:嫁娶 开市 入宅 安床 破土 安葬公历2023年1月18日农历2023年腊月初九星期一 冲蛇(癸巳)煞西宜:纳采 订盟 祭祀 祈福 求嗣 斋醮 沐浴 进人口 会亲友 入学 治病 安碓  掘井 开池 纳畜 牧养 造畜稠忌:嫁娶 合帐 入宅 行丧 安葬公历2023年1月19日农历2023年腊月初十星期二 冲马(甲午)煞南宜:祭祀 祈福 求嗣 沐浴 问名 交易 纳财 入殓 移柩 安葬 修坟 立碑 谢土 造畜稠 教牛马忌:入宅 置产 嫁娶 动土 栽种 开市 开光 动土 破土公历2023年1月20日农历2023年腊月十一星期三 冲羊(乙未)煞东宜:祭祀 教牛马 造畜稠 祭祀 会亲友 解除 馀事勿取忌:嫁娶 入宅 出行 动土 破土 安葬 行丧公历2023年1月24日农历2023年腊月十五星期日 冲猪(己亥)煞东宜:嫁娶 订盟 纳采 会亲友 祭祀 安机械 移徙 入宅 盖屋 安床 起基 定磉 安香 出火 挂匾 拆卸 置产忌:开市 出行 安葬 行丧公历2023年1月26日农历2023年腊月十七星期二 冲牛(辛丑)煞西宜:祭祀 破屋 坏垣 馀事勿取忌:斋醮 嫁娶 开市公历2023年1月28日农历2023年腊月十九星期四 冲兔(癸卯)煞东宜:祭祀 沐浴 补垣 塞穴 断蚁 解除 馀事勿取忌:造庙 入宅 修造 安葬 行丧 嫁娶公历2023年1月29日农历2023年腊月二十星期五 冲龙(甲辰)煞北宜:嫁娶 纳采 订盟 问名 祭祀 冠笄 裁衣 会亲友 进人口 纳财 捕捉 作灶忌:开市 安床 安葬 修坟公历2023年1月30日农历2023年腊月廿一星期六 冲蛇(乙巳)煞西宜:订盟 纳采 会亲友 祭祀 斋醮 沐浴 塑绘 出火 开光 竖柱 上梁 开市 交易 立券 作梁 开柱眼 伐木 架马 安门 安床 拆卸 牧养 造畜稠 掘井忌:造庙 嫁娶 出行 动土 安葬 行丧

黄历吉日查询2023清明拜祭哪天好

清明,4/4
宜:祭祀、出行、教牛马、扫舍、余事勿取
是吉日。

关于祭祀的日期一般民间都有哪些?

如下:

1、春节: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度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

4、中元节:中元节这天会举办祭祀活动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5、重阳节: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答并且常在这天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6、元宵节: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也称上元节,现在的元宵节更多的是猜灯谜,玩花灯,不过这个节日也属于祭祀节日的一部分,有些地区,元宵节是需要给祖坟“送灯”的。

7、上巳节:农历的三月三,最早属于祭祀节日,主要活动踏春,沐浴,祈祷,赏花等。

8、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个节日大家都不陌生,标准的传统祭祀节日,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扫墓,上坟,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

老黄历搬家吉时吉日查询:

吉祥温馨提示—老爸的生肖* *年类别: 戊戌 木 狗(要避开下列吉日中的金日)
2011年5月我父母要搬家,8楼东户:我爸1958年10月26日,我妈1955年8月29日,均为阴历,房屋产权人是我老公1982年3月1日(阴历)。
2011年5月恭候您搬家的黄道吉日:
避开老爸生肖 戊戌 木 狗 的冲日、金日和自家大门朝向 的煞向后可任选
2011年05月06日 农历04月(水)04日 星期五 牡牛座 冲兔(乙卯)煞东
2011年05月07日 农历04月(土)05日 星期六 牡牛座 冲龙(丙辰)煞北
2011年05月09日 农历04月(火)07日 星期一 牡牛座 冲马(戊午)煞南
2011年05月11日 农历04月(木)09日 星期三 牡牛座 冲猴(庚申)煞北
2011年05月13日 农历04月(水)11日 星期五 牡牛座 冲狗(壬戍)煞南
2011年05月25日 农历04月(金)23日 星期三 双子座 冲狗(甲戍)煞南
2011年05月27日 农历04月(水)25日 星期五 双子座 冲鼠(丙子)煞北
吉时:避开17-19点的冲时后任选。
恭贺您乔迁之喜!

老黄历吉日查询和吉时查询的区别

吉日查询 : 这一天的吉日查询
吉时查询 : 这一时辰吉时查询
东方尚英
( 回答 )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