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爱秘籍
你身边的私密情感专线!

五行精纪和五行大义哪个好,易经和五行大义

五行精纪和五行大义哪个好,易经和五行大义
想学八字,有什么书推荐的吗

易经

周易入门

周易是一门系统而严谨的学问,介绍的是另一种世界观。因为易学是术以载道,所以要先通其术才明其道,故入门时不要读周易,不必学各类周易评注,不要在训诂上枉费工夫。周易倒背如流不一定懂易,从爻辞入手无异于水中捞月。
术以载道,从术入手,从实践出发。易门术数种类繁多,除非专学某科,否则要想贯通周易学,最好循序渐进。在此我提供自周易的大致路线以供参考:
四柱八字→梅花易数→六爻→奇门遁甲→大六壬→风水
不管你是想学易经,八字,风水,奇门遁甲,大六壬还是梅花易数等术数,都能从这篇回答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这类周易入门的书籍找齐不容易,对于周易原文注释类和四柱命理莫过于   易半仙   全面丰富的收藏,对于风水、奇门遁甲、六爻等周易预测类的谁也没有 古籍阁   丰富,相信我说的绝对让你是一个大发现

1、基础书
(1)周易原文注解类:
如果不读周易原文,而想彻底搞懂周易基本是不可能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越牢,对后面的学习帮助越大。 建议看《周易概论》,其他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较大的出版社出版的《周易》都是比较可靠的。
(2)周易精华思想融汇类:
应该说《太极博弈原理》一书能做到这点,全书中是没有解释卦象的。但是如果对于一个研究周易几十年的学者来说,一看这书,应该明白其实里面是是蕴含了周易的推演过程,也就是即是你不懂周易,没有看过周易相关的书籍,也能从中培养到周易的思想,对理解现在所有文化(玄学,易学)都会个统一的思路,增强第六感判断力。可以说,这本书的研究意义十分珍贵!建议入门,进阶,和自我升华阶段研读一番。

2、易理及梅花六爻类
不懂易理,术数水平要想真正提高,绝不可能。学习易理有助于你搞懂自己学习的目的。

(1)易理类
一个易学实力派人物作品(易学入门、易学应用、易象延、易与和谐、心易、气易)是研究易理者的首选,相信可惜能真正看懂的并不多。
易理方面建议还是看一些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影印本,原汁原味。

(2)梅花类
梅花的古籍可以看《梅花易数》,现代的可以看《太极博弈原理系列》《易魂》的《俏梅花》系列,

(3)六爻类
六爻的精华在古籍中很多,尤其是七大经典《易隐》、《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林补遗》、《易冒》、《火珠林》、《断易天机》。
推荐书目:《周易预测学入门》《周易预测学》或者《周易预测学讲义》《六爻预测技术入门》。

《高岛断易》是海外研究六爻和易理必读的一本好书,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水平都很高。

3、四柱类
就是八字,以现代人为主,可以看《四柱预测学入门》《四柱预测技术入门》《四柱算命术》是四柱类无错字的好版本,目前只有繁体版的,习惯认简体字的人读得可能有点费劲,

中级最好的就是《命理应用精解》上下册,这个是千百人所公认的。
高级的《四柱高级班理论》《命理精析》《二十一论》等。

古籍有《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命理探原》,比较接近现代理论的书是《子平真诠》和《滴天髓》。

4、风水类
在风水之前要说一句,因为风水相对比较复杂,要是连九宫飞星、七星打劫、开城门这些基本概念都不懂会很麻烦的。《学风水的第一本书》,可以先看看,但是看这个之前又要懂点卦,不然八宅法这种基本的东西都用不了。
典籍看《地理全书》就可以了:《地理全书》几乎囊括了明代以前所有的风水典籍,比较全面。缺点就是字体小,印刷质量稍欠。
还有一本《地理天机会元》也是集成了很多经典的古籍。

另外建议看几本书:《阳宅实用风水讲义》。目前最好的一本玄空风水阳宅书籍。
《玄空飞星风水》,浅显易懂,还介绍了配合楼层断风水的方法。
《古易玄空学新探》,风水入门的好书。
还有一本《玄空精断》是进阶书。《沈氏玄空学》风水入门必读,除了北斗七星打劫说法不清楚外,其它皆应仔细读。
《玄空地理丛谭》一套解说玄空风水知识及释评众家玄空派长处的好书,并有玄空诀窍解说、堪验实例。非常值得一看及收藏。

另外峦头方面《地理峦头实务》是峦头方面的好书,介绍详细,图文并茂。《三元九运-玄空地理考验注解》专门解说分析三元九运的一套好书。

过路阴阳就看《过路阴阳》。
金锁玉关就看《金锁玉关》。
八宅法看《八宅明镜》其他的畅销作者。

5、手面相类
手面相想看得比较有意思就看《学睇相》。  
除了现代的人之外,古籍是一个提高水平的重要方面,尤其象《麻衣神相》《柳庄相法》《水镜相法》《三世相法等等》,推荐一本《图解相学秘籍全编》上下册,荟萃各种相书古籍。有许多相学精品流落在民间,民间收藏的相学许多有很实用的价值,可以帮助你多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6、奇门遁甲
入门就是《神奇之门》和后继系列,最好看他的全套。

7、六壬类
《袖里乾坤》,以及其他很多六壬金口诀方面的书;

8、太乙神数
《太乙通解》《太乙神数》;

10、紫微斗数
这个入门书太多了。
(1)三合派
《紫数斗数初级讲义》,还有其他人的《紫微斗数一学就通》等,例如《紫微明镜》《紫微启示录》等;
(2)飞星派
还有经典的《河洛紫微斗数》,《九千飞星》。

11、姓名学
一般有五格取名法,但是按笔划数的话就和易经术数无关了,所以一般会结合八字取名的比较多。畅销品种有李居明《姓名改运学》,

金不换斗髓歌断是谁写的是什么朝代的人

诸葛子陵《古代四柱八字命理典籍》《金不换骨髓歌断》简介
稍微整理古籍的书名、作者与时代,特发布如下,供参考和补充。大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有不对之处希望高人更正相教为是。
1,五行大义,隋,萧吉,江苏常州武进人。此人经历了四朝十五帝,贵族官员。这本书是五行干支四柱八字的基础知识汇编。
2,李虚中命书,出自“宋史–艺文志”,后来不停的加注什么的,从开始的一卷本、二卷本搞成了三卷本。里面有多少李虚中的意思就不好说了,肯定是继承发扬了不少的。作者就众多了,而且都没有留下什么名。李虚中,761-813,字常容,河北大名人,祖籍甘肃陇西(有说陇西南的),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李虚中病逝后, 李贺邀请韩愈为李虚中撰写墓志铭:《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
3,玉照定真经,张颙,祖籍金陵,北宋,1008-1086,字仲孚,湖南桃源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明嘉靖《常德府志》卷一六)。嘉祐六年(一○六一),为江南东路转运使(《沈氏三先生文集·长兴集》卷二一《万春圩图记》)。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以湖南路转运使知鄂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中散大夫、致仕上轻车都尉、南阳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赐紫金鱼袋。是徐子平稍后时代人士。
4,五行精纪,廖中(礼伯)于1228年完成,引用了当时的52种文献,书中共有108个命例,南宋,应该不是平常人士。
5,三命指迷赋,岳珂(1183-1243),岳飞之孙,南宋,出生于湖北,浙江嘉兴人氏,祖籍河南汤阴,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曾经为廖中的“五行经纪”作序
6,渊海子平,徐大升,又名徐升、徐彦升,号东齐,南宋末年浙江钱塘人氏。大致传承路线是五代至北宋公元960年间的江苏东海徐居易(字子平)—(…)—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安徽中部淮旬(有说淮南)的冲虚子—僧道洪(不知道是和尚还是姓僧,个人认为倘若是和尚应该叫释道洪或僧道洪法师,但是现在似乎都认为他是和尚)—浙江钱塘的徐大升。在僧道洪以前都是师徒秘传的,道洪到钱塘以后广为传播,很开放的一个和尚啊。徐大升于宋理宗宝佑年间(1253-1258)写就“渊海”与“渊源”二书公开子平术,此时离南宋灭亡1279年已经不远了。有称徐大升为元人的,说明他很可能活到了1279年以后。“渊海”与“渊源”似乎是简称,全名应该是“子平渊海”与“子平渊源”,传至韩国的版本就是“子平渊源”,并且在序里面说的是“子平三命通变渊源序”。从徐子平到徐大升花了300多年,所以说徐大升继承了多少徐子平的东西都是不好说的,况且中间有不知名的传承或断档,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的“渊海子平”的最早版本已经是明朝、公元1548年大学士杨淙编,由钦天监李钦增补,未署原著者,只是“渊海”。此时离徐大升已经又300多年了。1600年唐锦池聘请精通命理者增补署徐升编,同时把“渊海”与“渊源”二书合二为一就是唐锦池的功劳。1634年重版加引(序),已经是明末了,清兵1644也就是10年后就入关了。所以现在一些针对徐大升与徐子平的无端指责实在是苛求古人了。有宋一朝不得不指出当时的子平术影响并不大,当时流行的是李虚中流传下来的算命术,3、4、5就完全是宋朝当时的时人名著。
7,珞碌子三命消息赋,著于唐咸通860-874、唐昭宗869-904年间,首先由徐大升注解以后,浙江嘉兴人释昙莹邀集他的两个朋友王廷光、李仝一起注解,这几个人在历史上都是有记载的主,不是无名之辈,也可见当时的命理火啊,已经进入社会主流了,不是在江湖沦落的。
徐子平(公元907-960年),名居易,五代末北宋初人。史书记载,徐子平曾和当时的易学大师陈抟、道教高人吕洞宾一起隐居华山,所以对于其生平事迹,外人不得而知。他精研命理学,著有《徐氏珞琭子赋注》二卷。
这是在一个位置搜到的,还有说他和陈抟、麻衣道人一起在华山什么洞隐居的,个人认为是瞎掰,那几位怎么可能和他交流呢,明显的拿他们来抬高徐子平的,徐子平曾经有人怀疑他就是徐大升的,至今还有人这么认为,搞不好他很可能不是五代末宋初的人,可能就是南宋时期的人,为了神话其技故意推前还绑架名人作陪的,因为据考证有说陈抟隐居华山就是个传说,那么这个故事更是后人编造的了
徐子平相关事迹辨证
《五行精纪》共引用了当时流行的52种算命文献,这52种古籍分别是:《王氏注珞王录子赋》、《莹和尚注珞王录子赋》、《赵氏新注珞碌子赋》、《珞王录子贵贱格局》、《鬼谷子遗文》、《鬼谷子要诀》、《鬼谷子命格》、《李虚中命书》、《五行要论》、《直道歌》、《神白经》、《烛神经》、《林开五命》、《阎东叟书》、《玉霄宝鉴》、《三命指掌》、《宰公要诀》、《广信集》、《樵夫论》、《壶中子赋》、《隐迷赋》、《指迷赋》、《理愚歌》、《金书命诀》、《八字金书》、《悟玄子命书》、《天元变化书》、《孙子才书》、《希尹命书》、《太乙统纪书》、《太乙妙旨》、《三命提要》、《三命钤》、《三命纂局》、《紫虚先生局》、《紫微太乙局》、《源髓歌》、《天实经》、《通玄集》、《玉门关集》、《寸珠尺璧》、《洞微经》、《灵台经》、《穿珠指掌》、《五星捷论》、《百忌历》,《三历会同》、《马子才命格》、《预知子贵格》、《太乙经》、《太乙降诞实经》、《化成书》。上述这些书籍中,有的著录于《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及后来的一些公私图书目录中,有的则从来不为后人所知。这些书的时代大部分均完成于宋代。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南宋中期算命学说的面貌,是我们了解宋代算命学说状况的一部重要典籍。
可是在这部南宋时代的重要算命文献中,我们同样也找不到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记载。《五行精纪》所引文献已见上引,其中没有任何一种与徐子平有关。不仅如此,在这50多种文献多达二十万字的丰富引文中,也没有任何提及徐子平的相关内容。如果徐子平真是在算命学说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这样一种情形也是很不可思议的。这更进一步说明,关于五代至宋初的徐子平及其在算命学说史上的地位确实出自后人的编造。
第四,现存的相传为徐子平的著作时代偏晚,不太可能是五代或宋初的作品。现存的相传为徐子平所作的命理书籍,主要是《渊海子平》和《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内容系对《珞碌子三命消息赋》加以诠释,《珞碌子三命消息赋》又称《珞王录子赋》,是唐宋时期的一篇著名赋文,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禄命之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禄命家以为本经”。但是关于这篇赋文的时代及其作者,长期以来未有定论。北宋以来,这篇赋文才在社会上盛行,注解该赋的学者颇多,如王廷光、释昙莹、李仝等人均有注文存世。这些注解在廖中的《五行精纪》中均有大量引用,另外《五行精纪》还引用了不少赵寔对《珞碌子》的注文,赵寔所作书名是《赵氏新注珞碌子赋》,该书在所有的图书目录中均失载,是一种我们过去不知道的宋代对《珞碌子赋》的注释之书,可见廖中当时搜集之富。然而在廖中搜集的这些《珞碌子赋》注释中,却未见到有这种由徐子平注释的《珞碌子三命消息赋注》,廖中也从未提及该书的存在,加上宋代图书目录全未著录,令人不由得怀疑该书晚出。至于《渊海子平》,其晚出的痕迹更加明显,《渊海子平》中引用了《壶中子赋》、《理愚歌》等书,这些著作都不会早于宋代,因此其作者不可能是五代末至宋初的徐子平。
关于徐子平的情况,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文献来看,最早提到徐子平一名的是元代学者。如舒峏在《贞素斋集》卷二《赠星者房景星序》中载,房景星自称“于星也,发躔度之妙;于数也,阐河洛之秘;于五行也,而徐子平之玄旨,尤究心焉”。元代还出现了李钦夫所撰的《子平三命渊源注》,可见当时徐子平已为算命术士们所耳熟能详。到了明清时代,徐子平已经俨然是算命学说的一个重要建树者,如宋濂在《禄命辨》一文中称:“虚中之后,唯徐子平尤造其阃奥”,而到了四库馆臣那里,他们更是一再地强调徐子平在算命理论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从种种迹象来看。元人所说的徐子平,应该是南宋末年的徐彦升,这一点前人早已指出,如明代徐火勃在《徐氏笔精》卷八中言:“今之推子平者祖宋末徐彦升,实非子平也”。本文想进一步说明的是,命理学家们关于五代末宋初的徐子平的追述实际上只是一个假象,当时并没有徐子平这样一个人物,更没有所谓的徐子平把算命理论由三柱发展为四柱的史实。关于徐子平的事迹及地位的传说本身是一个“层累地造成”的学术谎言,这就是本文的结论。
子平术初创时,徐子平因以五行生克法推算,故不用命宫、胎元、小运、纳音、神煞,以五行均衡为贵,以五行相胜者为其人所本。据《濯缨笔记》云:“子平殁后,宋孝宗淳熙时,有淮南术士号冲虚子者,精于此术,当世重之。时有僧道洪者,密受其传,后入钱墉传布其学,世俗不知其所由来,直言子平耳。后道洪传之徐大升,今世所传,如《三命渊源》、《定真论》等皆其所著。以是本书变易矣!”
从徐子平到徐大升已历三百余年,这三百年间,子平术不知几经变化。子平术初创时是不用命宫、胎元、小运、纳音、神煞的,但当时社会上还流传着其他禄命术,子平术在后来的发展中,也渐渐融合了其他非子平术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甚至同一时代的不同命学家,在子平术之六事,即“日主、五行、人元、格局、喜忌、神煞”以及其他局部内容等方面,立场有所不同。徐大升在这六事上的认识与徐子平的认识有所不同。在徐大升之后,还有许多命学家对徐大升的子平术进行了阐发,并编撰了实用口诀,不知何人,将这些杂说及口诀集在一起,成为《渊海》一书,后世多把《渊海》一书也作为徐大升所著。

命理经典书籍有那哪些呢?

第一:四柱类,《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滴天髓》《穷通宝鉴》《子平真诠》《命理探源》,学习子平术,这几本精研就可以了。
北师大有一本《星学大成》,可以翻翻。
第二类:易术类,这个基础的书籍必须看,《周易集解》《周易折中》《周易注疏》《周易述》《周易尚氏学》,然后就看《河洛理数》《梅花易数》《纳甲筮法》《增删卜易》《高岛易断》。这里边已经包含了好几种方法了,《高岛易断》有唐宋易卜之风,《梅花易数》是宋明的路子,《增删卜易》切于今人实用,亦且易学。
关于周易类的,我还想再说几句。要明汉易,唐宋易,明清易,甚至先秦易之不同,确实难事,然而对于一般想学习算卦的来说,只学明清易就够了。易学在变化,算命术也在变化,这就是天道吧。
第三类:三式,三式是易术之流绪,然而非周易,太乙类的只看过一本《太乙神数》1、《三命通会》,这本书始著于明代,是目前能够流传下来不多见的明代四柱命理书籍,为什么明代以前的书籍流传下来的这么少呢, 按照命学的一代宗师梁湘润老先生的观点,在明末清初,大量的反清人士隐藏于江湖之中,其中很多人以看相、看风水、看八字为职业掩护,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这些内容也在很多影视内容中有所体现,清初大兴文字狱,其中之一的原因也是因此为了剪除后患,彻底清除明代的大量有关书籍,所以,在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对于明代以前的子平术,也多少只能从《三命通会》中窥到一二了。后来的很多命理书籍,基本都是在清代重新整理出来的。
有鉴于此,《三命通会》不但是一本颇有价值的书,而且对于目前普遍认为的四柱体系的不完善,也颇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比如说,书中提到以日对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论命体系,六十甲子日,对应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提出了一套可供查阅的表格式简断,好多人往往非常忽略这套体系,普遍的观点是“不准”,但在我看来,这也许只是半部书,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半部书绝不是古人凭空杜撰的,他一定是具备高概率统计的结果。起码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目前这么盛行的“用神”一说,这也是需要后人去学习和完善的地方。
由于三命和目前的命学体系有冲突,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么书很散乱,用的神煞也很多,纳音也讲了不少,这些在目前好多人并不采用,以我的观点来讲,尽可以拿来主义,有用的和用的好的都可以试试,命学需要发展,不用怎么知道有没有价值呢? 今天讲讲两本基本属于一脉相承的两本书,《渊海子平》和《子平真诠》。
首先说说《渊海子平》,这本书目前少有人太重视,这主要是来源于两个原因:第一,很多人学易都是在80、90年代开始接触易学,基本都是受到邵伟华先生的影响,因为在此之前,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间对命理基本绝迹,在此之后,众多的命理书籍大量涌现,一时间汗牛充栋,让人目不暇接,而《渊海子平》好多人翻翻之后,大概把它划入入门级的书籍,更多的时间开始关注《恋爱|大学》其他的四柱书籍了。第二,就是还有一大批命理爱好者在找不到入门的途径以后,开始“跑学习班”,这些年国内涌现出不少“大师”,这些“大师”水平如何,我不做评判,但现在的确有很多“大师”不在出现了,至于是钱赚够了还是进入更高的修行阶段,不得而知,但在我看来,这些大师有有益的一面,那就是推动了命理学的发展,但弊端是这种类似于“文化快餐”式的学术,也令很多学习者固步自封,以为这就是四柱命理的究竟,从而不去专研古书,自然也就少有人问津《渊海子平》了。
其实,读《渊海子平》的人也基本分为两种,第一,是读近代命学泰斗徐乐吾先生的书,徐大师在民国期间评点了几本命理学巨著,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我要指出的是,他的观点未必就是书籍本来所要表达的观点,我们读书不能先入为主,最好有机会再看看原本,相互参照。第二,另有极少数的人,专攻《渊海子平》,他们应该基本都属于有一些家学,或者多少本来就有一些根基,这些人非常重视《渊海子平》,因为据说和盲派体系有某种关联,我无缘结实盲师,不敢妄断。但是要说到我,这本书帮助我跨越了几道门槛,说来也着实受益匪浅。
《子平真诠》,作者是乾隆年间的两榜进士,说来也绝对是个高官了,书中非常详细的归纳了格局的取法,尽管和《三命通会》的取格之法有些出入,但在原命局判断和大运分析上,应该说还是非常系统的,但以现在的环境来说,也的确少有人这么严格的使用格局理论,因为目前的八字论命早已超越了古人的要求,严格按照格局论命,似乎略显“呆板”,目前也有人把《子平真诠》讲为”沈氏用神“,有兴趣的人多读此书对于富贵的格局会很好把握,但关键是富贵的八字本来就不多,再有就是,富贵也未必就那么好,衣食无忧,无忧无虑岂不快哉! 今天说说最重要的两本书《滴天髓》和《穷通宝鉴》,在目前的命理界,这两本书尽管不被所有人所接纳,但大多人都是比较认同的,因为目前“用神”体系十分流行,这两本书相对来说都谈的是“取用”的问题,尽管用的都是这个说法,但其实差别还是蛮大的。
首先说说《滴天髓》,这本书被江浙命理前辈奉为经典,首先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滴天髓》在论命的过程中,把命理纳入了哲学的范畴,其中提到了颇多的反应中国儒家文化的思想体系,真正把命理学上升到了学问的高度,也就是在学理上给予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书中多处提到的命理思想,将易学与八字命理学进行了严密的结合,而且,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真实命例,往往只是在八字字面上存在只差一个字的小差别,事实上这一个字在实际论断上实在是天壤之别,这些例子对后学来说,真正体会到了八字命理的奥秘,也多少了解一些八字这50多万种组合的千差万别,同时,也给后学在鉴别出生时间上提供了不少帮助。但是,书中有些例子在论断上还是有些出入的,我们会在以后的命例讲解中,慢慢交流。
再说说《穷通宝鉴》,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奇书,是前人在论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颇具实战效果的口诀,尽管从学理上来讲,未必可以找到能够有效支撑的命理依据,比如说,为什么庚金就一定要用丁火,丙火为什么就不可以,辛金为什么要用壬水,癸水行不行,诸如此类的很多决断式的口诀,如果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未必都很准确,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绝对是具备较高应验度的,从这本书的起源来讲,应该是可以划入“巾箱本”的资料,后来经过余春台的润色,徐乐吾的大力推荐,开始为众人所知,及至到目前,这本书所提出的富贵格局之取用,在我看来还是颇值得信赖的。

阴阳道的历史概说

阴阳道最早起源于6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的“阴阳五行”思想,并被作为“新知”为当时的统治者所利用,推进了当时日本社会国家统治的变革。
厩户皇子(圣德太子)、大海人皇子(天武帝)、惠美押胜(藤原仲麻吕)、吉备真备等等,运用阴阳道的一些想法(如五行学说的生克说)来解释日本的历史。桓武帝由“四神相应”的原则的迁都即是一例。
在民间,日本原有的一些宗教形式也开始借用一些一些阴阳道的概念与方法。 在平安朝,阴阳道和阴阳师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专门的部门即阴阳寮、长官为阴阳头。贵族制度的稳定化和社会总体比较平稳的环境下,阴阳道的占卜术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到了平安中期,出现了以为大成的阴阳师–安倍晴明,阴阳道达到了鼎盛时期。阴阳道主要分成了历道和天文道两大家,分别为贺茂家和安倍家。 简单地说,阴阳道大约就是:以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说作为基础,糅合了天文、历法、占卜等等学科——恩,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应该可以算是学科吧——以天人合一思想为轴心发展而出的、用来预测祥瑞吉凶、咒术、祭祀等等等等一系列一言以蔽之就是“怪力乱神”的事务的——深奥的精神体系。要在这里注明的是:阴阳道的思想是在日本完成其体系化、系统化的。
阴与阳这两种自天地形成之初便存于无形的相对之气和合、循环以及由此而发的万物生长、消亡的变化过程,大抵便被称为“阴阳说”。而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也被看作不同属性的气引导着森罗万象的形成,这便是五行之说。阴阳道的必读书目名叫《五行大义》,应该便是从中伸发延伸出来的理论吧——不过探阴阳道之源头,当是自《易》而出,古今中外,研讨《易》之书籍,何止万余?所以说《五行大义》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歪解罢了吧 。
不过,作为日本古典文化重要因素之一的阴阳道,其形成原因倒是非常令人感兴趣。我国的五行之说与日本的五行之道的发展方向自然是相异的,为何会产生这种差异以及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对方的影响——应该可以说,这种影响几乎是单方向的——,这些课题是否有人进行过思考或研究呢。 预言天理的运行,运用着超人的“术”,操纵着人们的命运。阴阳师–平安时代的巨星安倍晴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芦屋道满,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许许多多的阴阳师们。让我们巡着他们留下的传说,开始踏上找寻深处的谜底和秘密的旅程吧。
围绕着阴阳道的古迹我开始了旅行。
当然,无论什么时候,旅行总是让人怀着美好的憧憬的。
对我来说,要说是憧憬着什么人的话,那一定就是平安时期的天文博士,安倍晴明了。实际上还有一个人,让我非常的关注《恋爱|大学》,那就是安倍晴明的最大的敌手芦屋道满。
这两个人,正方·反方或是说反方·正方,总之都是以对立的立场登场的。当然这互为对手的同行之间,最后胜利的人是晴明,道满则是失败者。
为什么是这样呢,大概是因为代代相传的传说都是从晴明的那一方为中心而向各地广为流传的吧。但是,其中被人们描绘为最大最强的对手的芦屋道满,是作为极为重要的“商敌”存在这一点是无疑的。所以,也许是出于一种偶然吧,这次的旅行也许会将这个道满的名声再次复活也不一定,我有这种预感。
那么,这次,在旅行的前夜,请来阅读一些睡前的故事吧。比起事前的准备也好,预定也好,或是任何别的也好,关于阴阳道的一般的知识和理解是不能不知道的。 首先在最初必须说的是,阴阳道起源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的时代,在儒家、法家、墨家,以及各种各样的流派的诞生,其中都包含了可以称之为“阴阳家”的人。从从事咒术到成为上的顾问,拥有各种各样“家传技艺”的人为各地的王侯贵族们工作着。这些人们被称为“阴阳家”,请注意在他们的称呼上的不同点。
诸子百家在《史记》中的说法,其中分为了六大群:①阴阳 ②儒 ③墨 ④法 ⑤名 ⑥道。质疑天下之事,运行一个真理,为用思想或者技术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而通晓百事,这就是诸子百家所存在的意义。接下来,从他们起了何种作用角度来看一下六大系统的特征。首先,我们最为注目的阴阳家,关于这个在《史记》之[太史公自序]写道:“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觽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注:此处为《史记》原文,非直译)相对的,对于儒家除博学这一点以外别的很少了,仅仅是提到是严格有序的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的顺序,是不可或缺的集团。另一方面,墨家主要是他的节俭之风,强调了节俭精神。法家,严格而少恩,但是君臣上下要正确的分开这一点,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名家(刑名家)使人受约束而容易丧失真实性,然而其正名实之主义,也是值得倾听的。最后,道家讲究人的精神专一,将自己的行动和无形中的道结合起来,使万物得到充足。这种术循阴阳之大顺,取儒墨之善,集名法之要,应时、物变化,无所不宜,并且容易掌握。(注:此处所有的原文:“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觽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史记》的记述中,除了对于道家的过赞产生一定的违和感以外,总的来说对诸子百家都做了很好的说明。阴阳家和道家是修炼阴阳之术的意味,也是近代学派才兴起的考证。那么,这所谓的阴阳之术,在《史记》中也有写道:“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这就是了,也就是说这是为了使人的生活和自然的循环相互一致而来的技术。
阴和阳,是自然界循环的两种“气”或者说是能量。由此阴阳家就是观察“气”的变化,这个“气”具体地说来是气候呀风土呀等等的变化的现象,以此为基准制定出历法。历法不仅仅是节气的变化,还包括从祭祀到农作业指导,是含全部生活习俗的清单化的作息时间表。
进一步说,这个历是比之时间表更上乘的基准。不仅记述了一年十二个月的普通变化,还包括以十年、百年、千年为单位变化的自然现象。比如,太阳黑点以十一年为周期的变化,能够表现这种大的循环的迹象的,是天上的星星,而描述天空中的纹样,也即是观察星座,这是就天文术了。天文术预测日食,月食,以从流星的发现到星星位置的变化等现象为对象观测。从父辈开始就一直研究天文的太史公迁(司马迁),在其父之后继续积累天文知识,后来选择了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之日为天历的第一日开始实行。这就是最初的太初历,也是中国历法最初的源头。
另外,阴阳术其实不仅仅指阴阳两气而已,还有一个要素,就是“五行”。以木火土金水五行星为基本的五元素被认为是构成万物的原物质,阴阳两种能量和五原物质相互作用,产生自然循环,另外,阴阳五行思想,也是日本发展蓬勃的占卜术和预言术的重要的基本原理。 就日本来说,西去大陆得到的知识,或是从东渡而来的人身上获取知识,情况虽然复杂但也可略窥一二。在大和朝廷成立以前,三国志的时代,日本派使节西渡至带万郡(乐浪郡),受到了魏王的接见。带万郡在朝鲜半岛上,当时是中国的魏王朝的地方。所以,那个时代有许多文化物质交流都是经由朝鲜的。
从日本去到大陆的人是实际存在的,但是否是他们带回了阴阳术就不是太清楚了。当然,从大陆回来的人利用对马,龟卜等方法进行占卜的传说,也是存在着的。
于此相对的,从大陆东渡而来的人就留有比较多的古文献记录。
大和朝廷成立,从百济(古朝鲜国名)来的五经博士到达日本是六世纪初,五经博士也就是汉的高安茂,带来了《易经》。《易经》是阴阳术的基本文献。
钦明天皇十五年,同样是从百济,来了易经的老师易经博士施德、王道良,历法博士周德、王保孙。于是渐渐的易经和历法就在日本发展起来了。
然后到了推古朝十年十月,从百济来了一名叫做观勤的僧人,带着大量的与阴阳术有关的书来参拜。如果问起为什么随身会带着这么多这类书呢,钦明朝的时候日本周边对阴阳术和本草医药方面的书有极大的需求,正是出于这种需要。
但是,有趣的是,不是由公务员和学者,甚至不是由五经博士,而是首先由僧人将这些图书引入这一点。为什么阴阳术非要由僧人之手来做正式的介绍呢,这就是日本阴阳道之上,最重要的一点了,我想。
如上所述,阴阳道的基本领域是易经和历法,这些由官制的博士五经博士带入日本,并且训练日本的学生,尤其是历法,是管理维持政权不可或缺的东西。
另一方面由僧人观勤所带来的书有历本,加上天文,地理书,遁甲·方术书等。历书和天文在非数学的观测作业上是非常必要的基础学问。比较起来,地理书,遁甲·方术书则是应用技术书籍或者是实践书籍。地理基本上就是如今的风水知识,地相占卜、遁甲·方术书则用来防止灾害,使役鬼神。其中遁甲·方术书后来在日本又作为忍术而独自发展起来。
观勒作为涉及造墓之事的佛家人,判断墓地的风水除魔,并传下了如魔方阵等很多实践性的阴阳术。拜其所赐,阴阳术最得意的数之魔术和色之魔术,为日本所活用。
佛教的皈依者圣德太子据此定出了冠位十二阶,十七条宪法。尤其是十七条宪法,是在干支最初的甲子年发布的,也即是推古十年。反映出了当时的阴阳思想学说。
但是,同时观勒作为僧人也生出许多问题来。当时佛教在朝廷还未受到重用,民间和外来人之间也还未兴起。观勒乘自己在日本长期驻留的期间,不仅向官僚也同时向民间教授阴阳术,这是增加佛教徒的工作的重要的一环,阴阳术如果只在民间流传是远远不够的。皈依佛教的民间阴阳家–被称为法师阴阳家的人,便是在此时产生的。
然而,任朝廷的官职的阴阳家,想要独占这门技术。为了达到扼杀法师阴阳师的目的,他们颁布了禁止僧人修炼阴阳术的[条令]。与此平行的是,这门技术渐渐的就被朝廷特别是官僚独占了。
亲身修炼阴阳术颇有心得的天武天皇,即位以后立刻设立了由官员独占的系统“阴阳舍”。由中务省管辖,下设司掌天文、历数、风云、气色的各种长官。当然,都城的卜定也是阴阳舍的工作。
但是,在日本当时,观勒以来受到训练的阴阳家多数是僧侣,这是事实。并且,僧侣是无法担任官职的。因为这样,没有办法,许多人还俗然后被朝廷作为阴阳家录用了。
这种状况的持续发展,使得法师阴阳家和官职阴阳家之间生出了复杂的利害关系,安倍晴明和芦屋道满之间的对决,无疑是反映这个时期的状况的故事了。
那么,以“阴阳师”这种说法表现出来,是在大宝律令的阴阳舍规定中登场的。简而言之,就我们能够追溯到的天武天皇的时代为止,一方面,那时候还没有将此以“阴阳道”这种说法提出来,另一方面,这也不是《今昔物语》成立、安倍晴明的传说广为流传的平安时期之后,也既是十一世纪以后的想象。 阴阳之术和星星有很深的关系。因为星的运动和变化,常常是超越了历书的大的变化的征兆。正因为和星星的这种关系,涉足阴阳道的星神信仰的习俗在日本也是广为流传的。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信仰,妙见信仰,以及祗圆社的牛头天王等,都是和阴阳之术渊缘很深的星神。
和星的关系对阴阳家来说是很重要一个领域,关于这一点主要是在天文上。
对于从事天文的阴阳家来说,再没有什比正确的预测天体变化上的日食和月食更强的需要了。
这种天文观测力的需要,主要有两个背景。一个,按照天理的运行顺序证明可以平和的治理天地,尤其是天文观测得出的历书,如果不能够准确的预见日月食,那么这个历书的机能便被认为不完善。
另一个背景,是关于朝廷举行的仪式和活动决定日期的问题。吉日的判断,是历书和天文的必须具有的功用,如果无论如何必须选到不是吉日的某一天的情况,就必须用一种不同的方法–“遁甲术”来实行。
由此,阴阳师正确的反映天体的运行并管理历书是非常必要的。更简单的说来的话,就是必须要正确的预测日月食。
顺便一提,说道日月食的观测,常常是在历书的预测之外的,预测以失败告终的例子非常多。
这个因为关系到阴阳师的威望问题,故而阴阳舍的官僚们也是不断的全力检查修正历书。
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宣明历”也有未修正的误差。到了江户时代,天体运行和历书之间出现了两天的误差。进而出现了日月食和历书之间的误差问题。于是接下来就到了涩川春海改历试典的时候了(注:涩川春海:日本围棋史上“安井流”著名代表人物,被誉为“第二世安井算哲”。也是最早制定日本国历法的人之一)。如果根据春海的预测,宽文十三年以后未来三年间会出现6次日月食。但是如果根据宣明历,则都在其预测之外。春海大惊之下,过早的急急废除了宣明历,建议改成了以前的授时历,但是这授时历的缺点却很快暴露出来了。事实是,连宣明历都可以预测到的延宝三年的日食,授时历却预测不到。正因为这样,阴阳师们受责难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明治时期为止。
参考书籍,追溯日本历法制定的起源的话,一直可以追溯到イザナギ?イザナミ(最早建立日本的男女二神)时期。
在此之后,还有详细的记述了从大陆派遣来的历书博士和天文博士。推古天皇十二年正月,日本开始正式的使用历日。大化革新时,在此背景下中臣藤原氏得到阴阳家集团的支持,利用龟卜等,将天文和历法的技术独自发展起来。到天武天皇的时候,阴阳舍的创设发展到了顶点。
管理天文和历法的人们,根据算术,算出月亮的朔到晦,也就是月初到月末,确定月的大小(和润月),遵守着二十四节气,并预测日月食。日月食的记事是在推古天皇二十六年开始记录在国史里的,这就是整个过程。
另外,同时,付随着天文历学的遁甲、太一的技术,星图、浑天仪等天体观测器具,以及择日的占卜、除魔的法术,星祭的秘密仪式等知识和行事的大系统,都是朝廷固有的禁止外传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前进,渐渐出现两个问题。具体地说来,一个是从日月食开始,天文、历法的管理越来越难。另一方面,本应该是秘密的天文占卜,阴阳之术等技术从宫廷流入到了民间。这流出的部分出去修习困难的天体观测问题以外,主要是集中在择日和吉凶的占卜、除魔驱鬼、解除附体之物等方面,不久这些即被冠以了“阴阳道”这个名字。
针对这种情况,朝廷将蛊惑人心的元凶,即历书上的历注(吉凶判断占卜等相关的的注释解说)抹去中止了。但是阴阳道的流出已经十分大量了,要想将早期的历注抹去也是不可能的事。
接下来在天文的方面,朝廷重要的用以迎接新年的“朔旦冬至”的仪式的举行日,和直接的历法不一致的事件发生了。这次是历法博士大春日真野麿进言采用更为精密的中国新历“宣明历”。但是遗憾的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出现了历法和实际季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计算误差的情况。由此,阴阳舍的权威性立刻招致了滑坡。结果,和天文没什么关系的文学博士三善清行主持的阴阳道(除去天文的计算之外的历注上的占卜部分)掌握的主导权。并产生了甲子年和辛酉年改元号的习惯。这次事件的结局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明治初年。
在平安时代中期,由于早先的阴阳舍的权威的没落,民间的阴阳道与此相反倒是繁荣发展起来。这种风潮一时间兴起,到了村上天皇的时代,便出现了贺茂忠行。贺茂家一方面恢复了阴阳舍的权威,同时构筑了以天文观测和占术同时为源泉的权威体制。之后,阴阳之术被贺茂保宪和安倍晴明两人分别继承,成为了不传门外弟子的“家学”。
到这里,安倍晴明和芦屋道满这两位阴阳师登场的舞台就成立了。
阴阳师最早并不只是中国流派的阴阳家(历注中,顺应自然运行法则的人),还包括了天文观测和保守历书的纯粹的数理工程。但是,这其中工程方面的部分受到了从民间而来的压迫性的威胁,反攻的主力军是佛教。自奈良时代以来,民间普及的佛教学的一个部分就是叫做“宿曜经”的加入了中国版占星术的书籍。这个宿曜就是以预测日月食、算出月的朔和晦等为基础的派别力量,其中的代表是弓削道镜。
那时候的历书,在基准上,以能够正确知道月亮太阳运行的功用已经减少了很多。独行其道的主要都是一种占卜日子的吉凶,方位的好坏的日别占卜表。
德川家康当时一时排斥天文历法的家祖–土御门家的理由,就在于这一点。虽然无法回到江户时代向中国和西洋学习天文观测的阴阳之道,但是,如前所说,渐渐的,到了安倍晴明的时代日本兴起的阴阳道的家族的情况,和接下去的探访有很大的联系,我想。
要说还有一件事,就是在阴阳舍权威没落的时代,朝廷这一方无论如何也要树立起安倍晴明这一superhero的形象,这是十分必要的。在此之后,日本国内发行贩卖了大量的历书,使得人人都知道了超人阴阳师安倍晴明,并将他的事迹广为流传,成为了比民间的法师阴阳师和密教宿曜经僧人们权威更高的人,可以说是阴阳道中的英雄了。同时,这位英雄也被民间的阴阳道和佛教奉为了头号强敌来不断的攻击。恐怕这样是事迹,到现在在各处阴阳道的遗迹中还可以看出痕迹。
讲完了阴阳术的基本知识,再来讲一讲与术士们势不两立的鬼族。
在传说中,鬼的种类相当多–有吃人灵魂的为生的,有狐狸幻化成的,有雪山上居住的雪女,也有地狱来的邪灵……甚至有一些是靠吃人类面孔为生的。至于吸血鬼,大概是后来从西洋流传而来的种族。
总的来说,鬼大致可以分为水、火、风、暗、悍这几种。
水,当然是指可以自由操控水的妖怪。这类妖怪的代表是河童和雪女。
火系的妖怪很少,吸血鬼大概算吧?
风,所谓的“风师”和雾天狗便是代表。
暗,大多数妖怪都属于这一种,喜欢黑暗,秉性邪恶,魔法是其拿手好戏。这种妖怪的代表太多,我不说你也知道。悍,这种妖怪没有任何异能,只是单纯的身体强壮,攻击力奇大,难于伤害。外形多半是魁梧如山,狰面獠牙,脸色铁青或者赤红。这种妖怪基本来说等级很低,其他随便那一系的高等妖怪都可以很轻易地杀死它们。
在这些鬼中,有很多是可以靠吞吃别的鬼来提升自身的力量的。吃法各式各样,有的只是吞吃对方的灵魂,有的连肉体一起吃掉,有的吞吃对方的妖力,让对方从99级一下子成为2、3级。
有这种能力的鬼有时也会寻找灵能者吞噬,因为吃掉灵能者获得能量比吞吃妖怪获得能量要多–尤其是那种灵能没有觉醒,完全没有攻击能力的。
狸:传说中的狸与犬夜叉中那只狸的并无二致。日本的各地传说都认为狸猫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他们可以用树叶变化外形,尤其喜欢变成女性。如果变成男性,也以和尚和小孩居多。他们通常都干一些骗人的勾当,变成和尚时通常以劝人好好学习的光辉形象出现,有的甚至被识破后一样为寺院接纳。江户时代,麻布一带以狸猫的传说而出名,至今那里仍保留了狸穴,狸阪等地名。
河童:日本国妖之一,又名”川太郎“。可能是因为日本是岛国的缘故他在日本才如此有名吧。河童通常和小孩子差不多大小,秃顶,身穿龟壳状衣服,也有不穿龟壳的河童,但全身长毛(怪别扭的,疑为下面将要说的山童)。喜欢相扑,尤其喜欢和人比赛。可能是恶作剧吧,喜欢将人和马拉下水中,因此常听说河童淹死人的事。在许多地方有河童送灵药,送鱼给人类的记载。此外,河童还在许多地方做为守护神出现。
山童:居于九州深山,全身长毛,身高与小孩一般。喜欢恶作剧,但不坏。你可以用早餐叫他帮你做事,但是你如果想害他他会发觉并马上逃走,相反你就会生病或家里发生火灾。有的山童会春天跑到河里兼职一下河童,等到秋天又回到山里做山童。
天狗:日本国妖之一,专用于震慑山中的各种妖怪。传说是由因怀着执念或妄念死去而无法去极乐世界的和尚堕入魔道的“天狗道”变成。天狗有善恶之分,还有多个种类和阶级,包括鞍马天狗、大天狗、乌天狗、木叶天狗、饭刚等。据江户时代〈天狗经〉载,世界上一共有12万5500只天狗(又是江户时代?)。松本地方的传说中,天狗特别讨厌鲭鱼,如果被抓住他总会说”一定是吃了鲭鱼的缘故“。
雪女:是皮肤苍白、容貌出众、身桌白色衣服的女子,经常是和小孩一起出现,会赐予财宝或子嗣。相传在远野地方如果在十五的月圆之夜外出会遇到带着很多小孩的雪女,所以在柳田国男的〈远野物语〉中提到在满月之夜“因为雪女会出来还是早点回去吧!”。
镰鼬:手持大镰刀的黄鼠狼一样的风妖,会用镰刀在人身上划出伤口,但是不痛也不会出血。他们总是和旋风联系在一起,似乎只在特定的天气才能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传说中镰鼬通常三个一起出现,第一个将人绊倒,第二个将人划伤,第三个给人止血,然后一起逃走。 一反木棉:有如一条白布的外形,据说会在夜间从黑暗中飘飞而出,裹住人的头脸令其窒息。在大阪,有记载说曾有数十条白色物体飞来,落地之后用手一搓就消失了。关于他的传说,以鹿儿岛的最为有名:一天夜里,一个男子赶夜路时遭到一反木棉的袭击,男子大惊之下拔出腰刀就向木棉斩去,结果木棉就消失了,只在男子手上留下淡淡的血迹。一反是一种布长的单位,大约是8米。 这些妖怪都是经常在日本漫画、游戏中出现的,所以整理了出来,此外还有象濑、飞头蛮、黑冢、手之目这些妖怪也很有意思。

太极八卦,五行,二十八星宿,天干地支是怎么回事?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是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
所以,八卦是太极的衍生物。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龟蛇合一称玄武)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予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