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表白一个女孩,然后被拒绝了,心中感慨万分,可能这就是青春吧,毕业以后的很多年,一直没再有过那种心动的感觉,今年通过家里介绍,认识了一个女孩子,人还不错,怎么说呢,就……挺好的。
去年快要七夕的时候,身边不少已经脱单的朋友开始怂恿我,是不是要抓住机会表白呢,趁着七夕的浪漫氛围,赶紧把妹子拿下。
但是,说实话,我比较犹豫的。
自从认识以后,我们俩见过几次面吧,每次我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其实,本质上,我不是内向的人,但也不是那种非常开朗的性格。
不过,这个女孩挺开朗的,我能感觉到,她有点喜欢我的,几次见面以后,我能感觉到她有进一步发展的想法,我内心却有些矛盾。
一般人又要骂我了,既然不喜欢,干嘛不明确表达呢?
这样说的,肯定没有经历过相亲。我也是直到相亲以后,才突然意识到,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一见钟情,也没有那么多的韩剧里的童话爱情,更多的人,最终只能选择一个性格合适、家境相仿的人过完一生,如果幸运的话,再慢慢擦出爱情的火花。
别不信,也别觉得夸张,事实就是如此。
那我为什么还要答应家里安排的相亲呢?
首先,你要考虑父母的感受。
我今年三十了,父母在老家都是普通人,我们家也不是什么非常富裕的家庭,就是一般家境,现在到了年龄,父母的想法肯定是让孩子成家立业,再说,我又是独生子,他们对我寄予期望,你能反驳什么呢?毕竟在我们老家,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其次,想选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得有“资本”。
我就是个二流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先是去了离家不远的城市工作了几年,后来和朋友一起去了北京,现在一家小公司里当个小程序员。虽然是个小公司,但说实话工资肯定比老家挣得多,北漂的日子肯定不如在家舒服,但趁着还算年轻,我还想在外面奋斗几年。
我不是专业毕业的,是毕业以后又自学了相关的知识,眼看着我的朋友们一个个的都回老家结婚生子了,我也知道,“自由”的日子也持续不了多久了。
我和父母说,想再打拼几年再回去,他们也同意,但是同时也希望我可以先找个对象,这样以后回老家,可以结婚,不耽误,所以他们就在老家给我张罗起来。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理想主义者了,我曾经也是,可是,现实就是,大部分理想主义者最终都选择了落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人,还是应该活得实际一点,有多大能耐,自己得有数。
所以,这也是我最终接受和这个女孩先交往看看的原因吧,我是有私心的,我承认。
我们就这样先互相了解着了,然后这期间发生了一个事情。
去年六月份,我接到家里的电话,让我回家一趟,说是我堂姐要结婚了,按照我们那里的风俗,我作为堂弟是要送她出嫁的。
我堂姐从小和我一起长大,我们还是初中同班同学,她和我同岁,只是生日比我大几个月,30岁的堂姐一直没对象,终于还是选择了和老家相亲认识的一个男的结婚了。
堂姐从小就是一个乖乖女,听话,努力,在亲戚的眼中也一直都是好孩子,堂姐身型高挑,皮肤白皙,长得也不错,上门说亲的人络绎不绝。只不过,她都没有看上,后来她去了外地工作,一直没有回来。
家里人很着急,觉得女孩子就应该找个安稳的人,组成家庭,好好过日子,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全家亲戚围着我堂姐劝说,那场面,有种说不出的尴尬。
幸亏,我急中生智,借口说我们初中同学有聚会,带着堂姐逃离了“战场”。
我们两个人在街上散步,气氛有些沉重。
“你打算回老家了吗?”我试探着问堂姐。
“我也没想好……”堂姐低着头,一个人继续往前走着。
那次见面以后,我们再也没见过,再见面已经是半年多以后,没想到她都要结婚了。
那个男生比堂姐大一岁,长相一般,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家里父母是做生意的,在我们当地算是不错的了。
亲戚们都觉得堂姐这么大年纪能找到一个这样的人已经很不错了,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他们很快就决定结婚了。
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结婚之前,一定要先订婚,而且订婚也要有订婚宴,仪式虽然不像结婚那么隆重,但是还是挺正式的。
我还记得,订婚宴上我看到了全程郁郁寡欢的堂姐。妈妈也看出来了问她:“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说:“没事”。
那一天,原本应该是个喜庆的日子,但我的心里却默默地有些难过,想起来小时候,我和堂姐一起上学的那段快乐时光,她从小人就聪明,也一直想去大城市发展,哎,事与愿违……有时候想想,人为什么一定要长大呢?
在这个自由恋爱的时代,曾想向往自由的堂姐最终却嫁给了一个不爱的男人,该是多么难过。
有一次我和身边朋友感慨,他给我一个白眼,不屑地说:“你是无脑的偶像剧看太多吧?”可是,这或许就是大部分人的结局吧。
参加完堂姐的婚礼,我又回了北京,不过在回北京之前,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约了相亲的那个女孩子见面,我们在一家咖啡厅里相对而坐,我说:“虽然有点晚了,但还是要说一声抱歉,我觉得,我们不合适。”
她一开始有一点错愕,不过很快就明白了,脸上堆着一丝无奈的笑。
不过,她还是挺有教养的,没有生气,反而很大方地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原来,她也和我一样,一直挺排斥相亲的,直到和我认识以后,觉得好像总体还挺符合她的标准,所以印象不错,自然表现得主动了一些。
她说,这样说开了挺好的,总比以后真的在一起了,又因为这些而分手,反而更耽误了彼此。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或许是因为说开了吧,反而彼此放下了包袱。
我不经意间提到,身边的朋友们还怂恿我在七夕这一天表白呢。
她苦笑一下,回答:“如果那样,说不定我……”
她没有继续说下去,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最后,我们互相告别,从此,再也没有联系过,从此,她成了微信通讯录里的“陌生人”。
今年的七夕,又到了……相信朋友圈里又会被一波秀恩爱的大军占领,而那些单身的男女们,又势必会面对亲朋好友们的花式催婚。
这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周围的人却越来越向往“统一”,似乎,只要你和别人不一样,就是“异类”。
美国女作家哈珀·李在1960年的时候,就发表了一篇名为《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小说,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想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是啊,“世上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就不要轻易去评判甚至是干涉别人的生活,就好像已经结婚的人,往往会觉得身边单身的人都应该结婚,就好像你看到公交车上一个不肯起身让座的年轻人,你可能在责怪他自私,但也许他刚刚经历了忙碌的一天无比疲惫呢?
“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你永远不知道,背后所有的真相。”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就如我的堂姐,身边的朋友们所谓的关心,于她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呢?
没有谁规定,单身的人不可以过情人节,没有谁规定,七夕节一定要脱单,人生在世,做自己最快乐,如果你向往婚姻而且恰巧又遇到了一个相爱的人,那么很好,也祝福你,但是如果你享受单身又或者当下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又何必着急?
真正的爱情,一定是你情我愿,而非一厢情愿,“你主动一点,我们就会有故事”,可是,遇不到对的人,又何必勉强自己“主动”,强扭的瓜不甜,硬拼凑的剧本也写不出好故事。
任何时候,选择自己想要的,别被周围的声音左右,我知道,这很难,但不试试,岂不是更后悔?
最后,我还是选择回北京了,毕竟那里有我未尽的梦想。
至于爱情?我依旧期待,那个对的人的出现。
——七夕,写给那些单身且热爱生活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