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爱秘籍
你身边的私密情感专线!

文殊菩萨开示理发吉凶出自哪部经,文殊菩萨所示剃头吉日解析

文殊菩萨开示理发吉凶出自哪部经,文殊菩萨所示剃头吉日解析
文殊菩萨理发十六利益是什么意思?

1初一:生命短×2初二:病多,麻烦多×3初三:变成富裕人家√4初四:怀业增广,气色好√5初五:增长财物√6初六:气色转衰×7初七:易招闲言,麻烦多×8初八:长寿√9初九:易遇年轻女子√10初十:增长快乐√11十一:增长出世间的智慧与世间的聪明√12十二:招病,生命危险×13十三:精进于佛法,最好√14十四:东西增多√15十五:增上福报√16十六:得病×17十七:容易失明,皮肤变绿×18十八:丢失财物×19十九:佛法增长√20二十:容易挨饿,不好×21二十一:易招传染病×22二十二:病情加重×23二十三:家族富裕√24二十四:遇传染病×25二十五:得沙眼,出迎风泪×26二十六:得安乐√27二十七:吉祥√28二十八:易发生打架×29二十九:掉魂,声音变哑×
30三十:预见被争讼及死人×另菩萨理发日(藏历)凶初一 折寿凶初二 易招口舌诉讼吉初三 发财、福气吉初四 皮肤光泽吉初五 发财吉初六 增智凶初七 招官司、口角、矛盾吉初八 长寿凶初九 桃花运吉初十 大福分吉十一 聪明凶十二 多病吉十三 聪明、因缘好吉十四 心想事成吉十五 吉祥吉十六 做事易失败凶十七 皮肤黑吉十八 败财吉十九 增寿凶二十 漂亮、挨饿凶廿一 增病吉廿二 增财吉廿三 增条件凶廿四 慢性传染病凶廿五 眼病、眼睛差吉廿六 增快乐吉廿七 易欢喜凶廿八 易来矛盾凶廿九 一月内死凶三十 易招亡魂扰害
最佳理发、洗头日
初三初四初八十一
文殊菩萨所示剃头吉日是:
初一受福;初二官事;初三欢喜;初四富贵 ;初五面黑 ;
初六神通 ;初七康宁 ;初八寿长 ;初九闻法 ;初十记别 ;
十一眼明 ;十二困苦 ;十三少白 ;十四神定 ;十五大吉 ;
十六利益 ;十七多病 ;十八犯盗 ;十九悟道 ;廿十祸崇 ;
廿一患难 ;廿二受惧 ;廿三多闻 ;廿四证果 ;廿五斗争 ;
廿六祥瑞 ;廿七疮癣 ;廿八受冤 ;廿九长慧 ;三十如意。
民俗吉凶日篇 小儿剃头吉日
初三欢,初四富贵,初五饮食,初七大吉,初八长命,初九吉,初十职禄,十一聪明,十三大吉,十四得财,十五大吉,十六盈利,十九吉庆,二十二吉,二十三大吉,二十五财福,二十六祥瑞,二十九吉祥。
忌丁火日。初五日剃胎头,主儿黑:三十日剃胎头,主儿夭。文殊菩萨所授之剃头吉日 初1 受福 16 利益
藏历理发洗头吉凶日另菩萨理发日(藏历)
1初一:生命短 ×凶 初一 折寿2初二:病多,麻烦多 ×凶 初二 易招口舌诉讼3初三:变成富裕人家 √吉 初三 发财、福气4初四:怀业增广,气色好 √吉 初四 皮肤光泽5初五:增长财物√吉 初五 发财6初六:气色转衰×吉 初六 增智7初七:易招闲言,麻烦多 ×凶 初七 招官司、口角、矛盾8初八:长寿 √吉 初八 长寿9初九:易遇年轻女子 √凶 初九 桃花运10初十:增长快乐 √吉 初十 大福分11十一:增长出世间的智慧与世间的聪明 √吉 十一 聪明12十二:招病,生命危险 ×凶 十二 多病13十三:精进于佛法,最好 √吉 十三 聪明、因缘好14十四:东西增多 √吉 十四 心想事成15十五:增上福报 √吉 十五 吉祥16十六:得病 ×吉 十六 做事易失败17十七:容易失明,皮肤变绿×凶 十七 皮肤黑18十八:丢失财物 ×凶 十八 败财19十九:佛法增长 √吉 十九 增寿20二十:容易挨饿,不好 ×凶 二十 漂亮、挨饿21二十一:易招传染病×凶 廿一 增病22二十二:病情加重 ×吉 廿二 增财23二十三:家族富裕 √吉 廿三 增条件24二十四:遇传染病 ×凶 廿四 慢性传染病25二十五:得沙眼,出迎风泪×凶 廿五 眼病、眼睛差26二十六:得安乐 √吉 廿六 增快乐27二十七:吉祥√吉 廿七 易欢喜28二十八:易发生打架×凶 廿八 易来矛盾29二十九:掉魂,声音变哑 ×凶 廿九 一月内死30三十:预见被争讼及死人 ×凶 三十 易招亡魂扰害理发剃头吉凶日最佳理发、洗头日初三初四初八十一十四 十五 十九 廿三 廿六

剃头吉日:记别;是什么意思

就是给你授记,将来什么时候可以取得成就,比如授记你此后12劫可以成佛.是个好日子可以剃头

文殊菩萨及其经书

文殊智慧咒功德简介 文殊菩萨智慧咒能开启我们的智慧。平时长念此咒能使您于空灵中慢慢开启智慧大门,事事如意。 《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载,持诵“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为: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离诸苦恼,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证悟一切诸三昧门,获大闻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 白天、晚上都可以念,每天最少念108遍,沐浴完念更好,更为恭敬。 持咒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信心和恭敬心。 文殊菩萨五字心咒 (原文引用乾隆大藏经第一六三册三九一页) 阿罗跛者娜 (拼音:a luo bo zhe na)(梵文 A RA PA CA NA),跟“阿喇巴札那”为同咒异译。 《金刚顶经》五字真言胜相云:“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普贤随逐加被,护法善神在其人前。又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若人一心独处闲静,梵书五字轮坛,依法念诵,满一月已,文殊菩萨即现其身,或於空中演说法要,是时行者,得宿命智,辩才无碍,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证如来法身。但心信受,经十六生,决定成正觉。” 文殊护身咒 唵 齿林出处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 大唐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三藏宝思惟译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净居天宝庄严道场中。与大菩萨及净居诸天众俱。尔时世尊大慈大悲。于此会中普告一切诸天众言。汝等善听文殊师利童子行轮咒法。为欲守护诸众生故。一切如来所有秘密心大神咒王。我今当为汝等开示显说。若有诵者。我记此人则为已持一切诸咒悉皆圆满。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更无过者。汝等应知此陀罗尼。于诸咒中是大神咒王有大神力。若善男子善女人 女人能受持者。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常来拥护。或于觉时或于梦中。为现身相及诸善事。能令此人生大欢喜。诸善男子此之咒王尚能摄得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况余菩萨及世出世贤圣等众。复次善男子。此咒能消一切灾障一切恶梦。一切怨敌一切五逆四重十恶罪业。一切恶邪不祥咒法。亦能成办一切善事具大精进。当知是咒于世出世种种咒中为最殊胜。是诸佛心能令一切所愿皆悉满足。若以五色綖。结咒索系其项上。拥护其身亦令诸愿。皆得圆满无超过者。 即说咒曰 唵齿[口*临](二合[口*临]字离禁反) 文殊菩萨诸佛子等此咒能灭一切恶邪魍魉。诸鬼是一切诸佛吉祥之法。亦能成就一切神咒。诵此咒者。能令众生起大慈心。能令众生起大悲心。一切障碍皆得消灭。所有诸愿皆得满足。未作法时。即能成办如意之事。若发无上大菩提心。诵之一遍力能守护自身。若诵两遍力能守护同伴。若诵三遍力能守护一宅中人。若诵四遍力能守护一城中人。若诵五遍力能守护一国中人。若诵六遍力能守护一天下人。若诵七遍力能守护四天下人。若以清旦诵一遍。咒水洗面能令见者欢喜。咒香熏衣亦令见者欢喜。若患齿痛。咒揩齿木嚼之。揩齿所痛即差。若有女人产难之时。取阿咤卢沙迦根或郎伽利迦根。咒之七遍。以无虫水和摩之。涂于产女脐中儿即易生。或诸男子为箭所中。镞入筋骨拔之不出。以十年酥三两咒一百八遍。安疮中及食之。箭镞即出。若妇人五年乃至二十之不出不生男女者。或自有病。或男子有病。鬼魅所著种种病等。或为毒药所中。当以十年已上酥五两。孔雀羽一两内于酥中咒之二十一遍。煎之捣为末。以石蜜一两大呵梨勒三颗。去核取皮相和。咒之一百八遍。常以清旦空腹尽服之。于七日中即有男女。若患头痛以乌翅羽咒之七遍。拂痛人头患即除愈。若患疟病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或常患者。以纯乳煮粥。着好酥一两咒之一百八遍。与病人服之即得除愈。诸善男子以要言之。若欲合和一切汤药及欲服者。先须至心诵之二十一遍速得如愿。复次善男子若有一切众生。为飞头鬼所执。以手自摩其面。诵咒一百八遍作可畏相貌。便以左手作本生印。以大母指屈在掌中。用后四指押大母指上。急把拳。即自努目阴诵此咒。而看病者所患即除。若人患一切鬼病。以咒咒右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左手作本生印。右手磨病人头患即除愈。若有怨敌及诸恶梦。种种怖畏身心不安。以七色綖结咒索作莲花形。或作轮形或作金刚杵形。咒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于七日中系自身项上。一切厄难悉皆消散。或以牛黄研之为墨。于净纸上或帛练上。画作所怖者形。于其四边作齿[口*临]字围之。或作莲花或作轮字。或作卍字上或帛练上。画作所怖者形。于其四边作齿[口*临]字围之。或作莲花或作轮字。或作卍字螺鱼金刚钩宝瓶等围之。咒之七遍所怖即除。诸善男子若欲经过师子虎狼毒蛇怨贼一切险难之处。当须净其身心。不得近诸女人及吃一切五辛酒肉芸薹胡荽。于诸众生起大悲想。至心诵咒咒之四十九遍。而诸怨恶自然退散。纵令遇之无不欢喜。诸善男子此咒纵令一切众生。或于一劫或无量劫。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专心念诵假令七宝象马满阎浮提。犹是世间灭坏之法。此陀罗尼咒。能令众生现世当来常获安隐。与诸如来大菩萨众常为眷属。若为自身若为他身。所愿皆得。是故殷懃生难遇想。勿得轻慢起疑惑心 文殊菩萨八字最胜威德心咒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复有一切佛心大无畏八字真言。名最上增益大吉祥。断三界生死。消除一切恶趣。能灭一切灾害。作一切事皆得安乐。寂静如现在见佛。此妙吉祥菩萨。宣布最上秘密真言相。为一切众生。若有忆念一切所愿皆得圆满。若有持诵之者。所有五逆重罪皆得清净。即说真言曰。 唵阿尾啰吽佉左洛。 圣者有此八字大无畏最上秘密心真言。与佛住世而无有异。能作一切吉祥之事。此大功德我今为汝略而宣说。若欲广陈。经无数百千那由他俱胝劫。校量功德说不能尽。若说此印法。名为大精进能圆满一切愿。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尔时如来即为大众而说咒曰。 南么阿钵哩弭多(一)坏囊微宁湿嚩啰(引)[口*誓]捺啰野怛他(去声)[薛/女]多(去声)野南谟(上声)曼殊室哩曳矩忙啰部多(去声)野怛[(仁-二+尔)/也](去声)他(去声)唵痾(去声)末啰吽却浙啰。 尔时世尊告金刚菩萨言。是八字最胜威德心陀罗尼。我今重复告汝一切大众心勿有疑。若见闻之者如佛在世。亦见文殊师利童子无有异也。能见诸佛神力不可思议。亦能作大神通变化自在。 文殊八字真言参考读音:唵 阿 味 罗 吽 卡 佳 拉 文殊五字咒(海涛法师 辑)</b> 唵 阿罗跛者曩 地 oM a ra pa ca na dhIH 1。持诵文殊五字咒的主要功德,据佛经记载为:罪障消灭,获 文殊菩萨心咒-咒轮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令众生智慧成就。 2。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此陀罗尼者,即入如来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诃般若。才诵一遍,如持一切八万四千修多罗藏。 3。若能一心独处闲静,梵书五字轮坛,依法念诵满一月已,文殊菩萨即现其身,或于空中演说法要。是时行者得宿命智,辩才无碍,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证如来法身。但心信受,经十六生,决成正觉。 4。或于绢素如前画像,满五十万遍亦得成就,或以香泥涂舍利塔,梵写五字旋遶念诵五十万遍,曼殊室利现其人前而为说法,常得诸佛及执金刚菩萨之所护念,一切胜愿皆悉具足。 5。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师利普贤随逐,四众围绕加被,是慈无畏护法善神在其人前。 6。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

文殊菩萨在什么经典里出现过?有什么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

略举一二: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卷)〖梁 曼陀罗仙译〗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1卷)〖梁 僧伽娑罗译〗
文殊师愿经 (1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2卷)〖西晋 竺法护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3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2卷)〖唐 菩提流志译〗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1卷)〖后汉 安世高译〗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1卷)〖后汉 支娄迦谶译〗
佛说文殊悔过经 (1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1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2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1卷)〖西晋 聂道真译〗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1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
文殊师利问经 (2卷)〖梁 僧伽婆罗译〗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1卷)〖唐 不空译〗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1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1卷)〖隋 豆那掘多译〗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1卷)〖宋 天息灾译〗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3卷)〖西晋 竺法护译〗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 (1卷)〖唐 不空译〗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 (1卷)〖唐 不空译〗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 (1卷)〖唐 不空译〗
千钵文殊一百八名赞 (1卷)〖〗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 (1卷)〖失译〗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1卷)〖〗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1卷)〖唐 宝思惟译〗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1卷)〖唐 金刚福寿译〗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1卷)〖唐 菩提流志译〗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1卷)〖唐 菩提流志译〗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2卷)〖宋 金总持等译〗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1卷)〖元 沙啰巴译〗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20卷)〖宋 天息灾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1卷)〖唐 不空译〗
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1卷)〖宋 法天译〗
圣者文殊师菩提心愿文 (1卷)〖元 智慧译〗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 (1卷)〖〗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 (1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2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2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文殊指南图赞 (1卷)〖宋 惟白述〗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1卷)〖〗
文殊菩萨的故事一则:
这则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是跟文殊菩萨道场有关,而这则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传说并没有流传于中国,这则文殊菩萨的故事在尼泊尔几乎人尽皆知。
文殊菩萨故事: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见于大乘(即大乘佛教,它强调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一切修行应以自利利他并重,是“善萨”之道,认为自己的教法最胜,故自称大乘)经典,所以古代有不少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来的高僧朝拜五台山。因此,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许多国家,五台山也享有盛名。据尼泊尔有一个古老传说:加满教(尼泊尔的首都)山谷地区,原是一个大湖,文殊菩萨由中国五台山到那里去,用法术劈开了一座山岭,将湖水排泄出去,并让跟他同去的一些人在当地定居,随后建立了一个尼泊尔国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尼泊尔的佛教信徒对文殊菩萨所在的五台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每逢来五台山朝拜,“双手合十”,一直不离胸前,表示对五台山和文殊菩萨的敬佩。(文殊菩萨的故事完)
文殊菩萨的故事二则
在太原市西北二十公里崛围山之巅,有座寺院叫多福寺。山势陡峻,松柏遍地,春日山花竞放,秋来红叶满山,“崛围红叶”是太原著名风景之一。寺院规模宏大,壮丽可观。缓缓清澈,绕寺前蜿蜓而下,潺潺作响,及富古刹风趣。相传,在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建寺时,山中无水源,要用很多人力下山到汾河担水,往返一次需一、两个时辰。没有多久,好些人的肩被扁担磨破不能再担水了,只剩下阗黎二僧还在坚持。有一天,他俩担水上山,有个龙钟老人迎面走过来,向他们说:“你们担水做啥?”“建崛围教寺。”(寺院初名叫崛围教寺,后改多福寺)阗黎二僧回答说。“建造寺院?”龙钟老人哈哈大笑:“就凭你们俩个人担水能把寺院建成?”二僧齐声说:“老伯,您不要笑。我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定能把寺建成。”“你们不怕吃苦吗?”“苦去甜来,不吃这个苦,就不能建成寺院。”龙钟老人连连称赞他俩的吃苦创业精神,慈祥地望着他俩,然后要求说:“我从五台山来,渴得要死,你们担的水能让我喝几口吧?”阗黎二僧满口答应,并请龙钟老人喝水,龙钟老人一口一桶水,两人担的四桶水转眼间就被喝光了,对他俩说:“水我喝完了,你们后悔吗?”阗黎二僧不仅没有悔意,反而高兴地说:“老伯,只要您老人家不渴就行了,水我们还可以下山去担。”龙钟老人称赞他俩为人诚实,从怀里掏出一个红盒子,递给他俩说:“你们拿回去,放在寺院西边那块空地上,然后打开盒盖。在路上千万不要打开盒子,切记,切记。”说着,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一头狮子,龙钟老人骑着狮子就不见了。阗黎二僧按着龙钟老人的吩咐,立即拿着盒子往回走。在路上,听见盒子里有响动,他俩想看一看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于是便轻轻打开一点缝儿,偷偷地往里边看,忽然盒里一声霹雳,震得他俩手都麻木了,盒子方即掉在地上,从盒子里蹦出两条水龙,腾空而去,一条飞往晋祠,变成了晋泉;一条飞往兰村,变成了烈石寒泉。阗黎二僧见有两条龙已从盒中飞出,赶紧扣住盒子,听见盒里还有响动,将盒子小心翼翼拿到寺院西边那块空地上,再将盒盖打开,剩下的两条小龙钻进地里,变成了两池清水,这就是现今的龙池。由于有了泉水,多福寺就很快建成了。阗黎二僧想:佛教里只有五台山文殊菩萨骑狮子,这位龙钟老人又是从五台山来。因此便推想这位龙钟老人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后人在多福寺中建了一座文殊菩萨殿。内塑文殊菩萨像,阗黎二僧也被塑像,放在文殊菩萨两旁,称为“舍利二僧”。
五台山龙洞的传说
北岳山脉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山西东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卫连绵,形成一块方圆五百余里的地方,这便是国内外闻名的五台山,山区以台怀镇为中心,分成台怀、台内、台外三个层次,像三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在这个奇妙的同心圆内,布满了一座又一座大小寺院。那披着青松与白杨的冈峦,那映着鲜花与绿草的山泉,那阵阵松涛和悠悠的钟声,那绿茸茸的草地映衬着古庙琉璃瓦上的夕阳,那从山谷吹来的习习凉风使这块小盆地的沟沟洼洼里,到处都有美的色彩与施律,形成一个游览与避暑的胜地。
传说在老早以前,五台山并非现在这般模样,也为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砂走石,夏天暑热难当,农民们开法种庄稼。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气候,他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大石。未到跟前,已感到一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进龙宫见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他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的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来化缘,为了造福人间,他是来求援的。
龙王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才放心地答应他。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久旱不雨,寸草难生的炎夏。当文殊菩萨把歇龙石安放在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后,五峰山立刻变志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于是,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凉山。
就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的当天,那些外出的小龙王回来时,发现歇龙石不在了,怨气冲天,便追到五峰山,四处对找。气急败坏的小龙王,用龙尾把五个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乱七八糟,至今这些石块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当然文殊菩萨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文殊菩萨告诉他们歇龙石在秘魔岩的两座巨大的山岩之中。众龙刚钻进岩窟之中,文殊菩萨一声咒语,两岩合并,仅留得内宽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缝。文殊菩萨命众龙在此好好修行,并说要派弟子来朝拜和供养他们,因此这个秘魔岩窟又叫朝龙洞。传说朝拜者各见境界不一,善良人见佛、菩萨;邪恶人见不到欢乐境界。真可谓万人万境。而且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龙洞只算朝拜了半个五台山”的说法。
这个传说已以流传了千百年。如今清凉寺虽已破落,但那块清凉石还在。石长五米,宽二米半,厚两,围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纹,人坐其上,顿生凉意。
(作者:摩哩悉哩)

文殊菩萨所示剃头吉日初九 闻法是什么意思?

或许是说初九剃头,就结了闻法胜缘。

什么是受俱?文殊菩萨理发日二十二理发是受俱,这个受俱是什么意思?_百 …

受具足戒的简称,出家人出家后先做沙弥和沙弥尼,要正式成为僧人则要受三坛大戒,所谓具足戒就是受戒以后成为圆满合格的僧人,所以简称受具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