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爱秘籍
你身边的私密情感专线!

文殊菩萨七十二支灵签,观音灵签七十二签解签

文殊菩萨七十二支灵签,观音灵签七十二签解签
文殊菩萨在什么经典里出现过?有什么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

略举一二: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卷)〖梁 曼陀罗仙译〗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1卷)〖梁 僧伽娑罗译〗
文殊师愿经 (1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2卷)〖西晋 竺法护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3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2卷)〖唐 菩提流志译〗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1卷)〖后汉 安世高译〗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1卷)〖后汉 支娄迦谶译〗
佛说文殊悔过经 (1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1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2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1卷)〖西晋 聂道真译〗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1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
文殊师利问经 (2卷)〖梁 僧伽婆罗译〗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1卷)〖唐 不空译〗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1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1卷)〖隋 豆那掘多译〗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1卷)〖宋 天息灾译〗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3卷)〖西晋 竺法护译〗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 (1卷)〖唐 不空译〗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 (1卷)〖唐 不空译〗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 (1卷)〖唐 不空译〗
千钵文殊一百八名赞 (1卷)〖〗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 (1卷)〖失译〗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1卷)〖〗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1卷)〖唐 宝思惟译〗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1卷)〖唐 金刚福寿译〗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1卷)〖唐 菩提流志译〗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1卷)〖唐 菩提流志译〗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2卷)〖宋 金总持等译〗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1卷)〖元 沙啰巴译〗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20卷)〖宋 天息灾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1卷)〖唐 不空译〗
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1卷)〖宋 法天译〗
圣者文殊师菩提心愿文 (1卷)〖元 智慧译〗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 (1卷)〖〗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 (1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2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2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文殊指南图赞 (1卷)〖宋 惟白述〗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1卷)〖〗
文殊菩萨的故事一则:
这则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是跟文殊菩萨道场有关,而这则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传说并没有流传于中国,这则文殊菩萨的故事在尼泊尔几乎人尽皆知。
文殊菩萨故事: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见于大乘(即大乘佛教,它强调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一切修行应以自利利他并重,是“善萨”之道,认为自己的教法最胜,故自称大乘)经典,所以古代有不少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来的高僧朝拜五台山。因此,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许多国家,五台山也享有盛名。据尼泊尔有一个古老传说:加满教(尼泊尔的首都)山谷地区,原是一个大湖,文殊菩萨由中国五台山到那里去,用法术劈开了一座山岭,将湖水排泄出去,并让跟他同去的一些人在当地定居,随后建立了一个尼泊尔国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尼泊尔的佛教信徒对文殊菩萨所在的五台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每逢来五台山朝拜,“双手合十”,一直不离胸前,表示对五台山和文殊菩萨的敬佩。(文殊菩萨的故事完)
文殊菩萨的故事二则
在太原市西北二十公里崛围山之巅,有座寺院叫多福寺。山势陡峻,松柏遍地,春日山花竞放,秋来红叶满山,“崛围红叶”是太原著名风景之一。寺院规模宏大,壮丽可观。缓缓清澈,绕寺前蜿蜓而下,潺潺作响,及富古刹风趣。相传,在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建寺时,山中无水源,要用很多人力下山到汾河担水,往返一次需一、两个时辰。没有多久,好些人的肩被扁担磨破不能再担水了,只剩下阗黎二僧还在坚持。有一天,他俩担水上山,有个龙钟老人迎面走过来,向他们说:“你们担水做啥?”“建崛围教寺。”(寺院初名叫崛围教寺,后改多福寺)阗黎二僧回答说。“建造寺院?”龙钟老人哈哈大笑:“就凭你们俩个人担水能把寺院建成?”二僧齐声说:“老伯,您不要笑。我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定能把寺建成。”“你们不怕吃苦吗?”“苦去甜来,不吃这个苦,就不能建成寺院。”龙钟老人连连称赞他俩的吃苦创业精神,慈祥地望着他俩,然后要求说:“我从五台山来,渴得要死,你们担的水能让我喝几口吧?”阗黎二僧满口答应,并请龙钟老人喝水,龙钟老人一口一桶水,两人担的四桶水转眼间就被喝光了,对他俩说:“水我喝完了,你们后悔吗?”阗黎二僧不仅没有悔意,反而高兴地说:“老伯,只要您老人家不渴就行了,水我们还可以下山去担。”龙钟老人称赞他俩为人诚实,从怀里掏出一个红盒子,递给他俩说:“你们拿回去,放在寺院西边那块空地上,然后打开盒盖。在路上千万不要打开盒子,切记,切记。”说着,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一头狮子,龙钟老人骑着狮子就不见了。阗黎二僧按着龙钟老人的吩咐,立即拿着盒子往回走。在路上,听见盒子里有响动,他俩想看一看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于是便轻轻打开一点缝儿,偷偷地往里边看,忽然盒里一声霹雳,震得他俩手都麻木了,盒子方即掉在地上,从盒子里蹦出两条水龙,腾空而去,一条飞往晋祠,变成了晋泉;一条飞往兰村,变成了烈石寒泉。阗黎二僧见有两条龙已从盒中飞出,赶紧扣住盒子,听见盒里还有响动,将盒子小心翼翼拿到寺院西边那块空地上,再将盒盖打开,剩下的两条小龙钻进地里,变成了两池清水,这就是现今的龙池。由于有了泉水,多福寺就很快建成了。阗黎二僧想:佛教里只有五台山文殊菩萨骑狮子,这位龙钟老人又是从五台山来。因此便推想这位龙钟老人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后人在多福寺中建了一座文殊菩萨殿。内塑文殊菩萨像,阗黎二僧也被塑像,放在文殊菩萨两旁,称为“舍利二僧”。
五台山龙洞的传说
北岳山脉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山西东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卫连绵,形成一块方圆五百余里的地方,这便是国内外闻名的五台山,山区以台怀镇为中心,分成台怀、台内、台外三个层次,像三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在这个奇妙的同心圆内,布满了一座又一座大小寺院。那披着青松与白杨的冈峦,那映着鲜花与绿草的山泉,那阵阵松涛和悠悠的钟声,那绿茸茸的草地映衬着古庙琉璃瓦上的夕阳,那从山谷吹来的习习凉风使这块小盆地的沟沟洼洼里,到处都有美的色彩与施律,形成一个游览与避暑的胜地。
传说在老早以前,五台山并非现在这般模样,也为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砂走石,夏天暑热难当,农民们开法种庄稼。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气候,他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大石。未到跟前,已感到一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进龙宫见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他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的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来化缘,为了造福人间,他是来求援的。
龙王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才放心地答应他。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久旱不雨,寸草难生的炎夏。当文殊菩萨把歇龙石安放在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后,五峰山立刻变志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于是,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凉山。
就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的当天,那些外出的小龙王回来时,发现歇龙石不在了,怨气冲天,便追到五峰山,四处对找。气急败坏的小龙王,用龙尾把五个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乱七八糟,至今这些石块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当然文殊菩萨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文殊菩萨告诉他们歇龙石在秘魔岩的两座巨大的山岩之中。众龙刚钻进岩窟之中,文殊菩萨一声咒语,两岩合并,仅留得内宽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缝。文殊菩萨命众龙在此好好修行,并说要派弟子来朝拜和供养他们,因此这个秘魔岩窟又叫朝龙洞。传说朝拜者各见境界不一,善良人见佛、菩萨;邪恶人见不到欢乐境界。真可谓万人万境。而且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龙洞只算朝拜了半个五台山”的说法。
这个传说已以流传了千百年。如今清凉寺虽已破落,但那块清凉石还在。石长五米,宽二米半,厚两,围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纹,人坐其上,顿生凉意。
(作者:摩哩悉哩)

帮我看看这支灵签的意思~~?是上签还是下签呢?

若是求财应该属于中下签了,没那么糟,但也不顺吖~~
七二签、中签辰宫:【王莽求贤】
养蜂须用求他蜜,只怕遭触尾上针;
须是眼前有异路,暗裏深如荆棘林。
诗意:此卦结蜂采蜜之象,诸事劳心费力。此卦求甜得苦之象 凡事防范灾殃解曰:事须仔细 不用强求 结蜂采蜜 有甚来由
家宅→欠利 自身→防 求财→阻 交易→迟 婚姻→阻隔 六甲→虚惊 行人→迟 田蚕→少收 六畜→少收 寻人→难 公讼→亏 移徙→莫动 失物→凶 疾病→殁送 山坟→败
典故:王莽求贤。汉。王莽依其姑母乃汉元帝之后。官封为新都侯。为人谦恭。又广结豪杰贤能。仗义疏财。后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由于实行复古制度。加深人民痛苦。不久刘秀起来推翻王莽。恢复汉室。史称后(东)汉。

67签 观音灵签 求升学能否有望成功

命由天定,事在人为。
大家都求,你说人家菩萨帮谁?
努力去做,享受过程,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在这期间也许会得到更多。

文殊真实名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导读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是密宗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在日本东北大学所印的《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中,被列在所有密续的第一部(目录编号三六〇),站有显著而特殊的地位。印度和西藏的历代密宗大师对这部密续都有所阐释,并留下一些重要的论著,特别是月官菩萨的《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 (目录编号二〇九〇)。以下分别介绍此密续的经文及其解释。
一、经文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的经文主体共有一百七十颂。此经是由密自在者金刚手启请后,释迦牟尼佛所开示。藏文本是由Kamalagupta以及Rin-chen—bzang—Po所译,后来又由ShongBlo-gros-brtan-pa所校订,今日流通的藏文本至少有二种,局部的译文略有不同。
此密续的汉译本收集在《大正藏》中有下列四本(编号依次为一一八七至一一九〇):
1、《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 (二卷),宋施护译。
2、《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二卷),宋金总持等译。
3、《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一卷),元沙罗巴译。
4、《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一卷),元释智译。
以上四种译文,长短不同,其主要的共通部分,有一百七十颂,前三译本的颂文译成每句五字,后一译本为每句七字。值得注意的是,第四本的译者名号为[元讲经律论、习密教、土番译主、聂崖沙门释智],表示此译者释智法师是精通三藏并且修习密教的西藏(土番)翻译师,他翻译时可能是梵文与藏文一起参考,再译成汉文。
此经的一百七十颂如下:
1.祈祷十六颂 (一至一六)
2.回答六颂 (一七至二二)
3、观察六种性二颂 (二三至二四)
4.幻网现证菩提次第三颂 (二五至二七)
5,金刚界大中围十四颂 (二八至四一)
6、清净法界智二十五颂 (四二至六六)
7. 不动中围十颂 (六七至七六)
8、妙观察智四十二颂 (七七至一一八)
9、平等性智二十四颂 (一一九至一四二)
10.成所作智十五颂 (一四三至一五七)
11.赞如来智五颂 (一五八至一六二)
12.结尾八颂 (一六三至一七〇)
此中,第二六及二七颂为密咒,第一六三至一六五颂亦为密咒,唯其中部分可以直译其义。因此,若将此密咒完全不计入,则整个经文共一六五颂。
以下的讨论,以释智法师的七字译本为主,并依藏文略加订正,使与月官的《广释》一致。
二、经文解释
在《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中,有关《真实名经》的解释及修行仪轨很多,其编号为一三九五至一四〇〇,二〇九〇至二〇九八,二五三二至二五五九等。此中,第二〇九〇号即为月官菩萨的广释,其特色是顺着经文逐句解释,并且以全面的观点,指出密宗的修持方法与各乘的意义。月官于西元六一〇年左右出生,是印度佛教的显密大师。
一般对《真实名经》的解释,大都将注意力摆在[七中围]的安立,此为生起次第的核心,今略述于下:
1.大幻化网中围:依据经文第二十六颂的十二个咒字,生出东方十二天女、南方十二波罗蜜多天女、西方十二天女、北方十二明女:并由首二咒字及末二咒字,生出四方佛(不动佛、赞生佛、无量光佛及不空成就佛)及其佛母(法界大自在母、忙忙机母、白衣佛母及度母)等等。此中围的主尊是四面八臂的妙吉祥菩萨。
2.金刚界大中围:依据经文第二十九至四十一颂,依次代表四佛母、五方佛、十六金刚菩萨、八天女、十六菩萨。此中围的主尊是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
3.法界体性智中围:以不空成就佛为主尊。
4、大圆镜智中围:以不动佛为主尊。
5、妙观察智中围:从经文八十四颂到九十五颂,依次代表五方佛、十六菩萨、释迦佛、梵寂及金刚持。此中围的主尊是无量光佛。
6、平等性智中围:以宝生佛为主尊。
7.成所作智中围:以金刚萨缍为主尊。
以上是依[七中围]来解说此经。月官菩萨则认为整个《真实名经》在于描写妙吉祥智慧勇识这一主尊而已,为了度化根器不同的众趣,智慧勇识以种种中围、种种方法来引导众生灭除烦恼,证得三身与五智。在《广释》中,月官除了逐句解释经文外,还开示二个重要的见解:
1.在一三五颂[种种乘者方便理]的解释中,分析当时内外道的宗派思想,月官认为:(1)外道的见解堕入断见或常见,故不合理,(2)佛教的声闻乘、独觉乘及唯识宗真假二相的主张皆不究竟,(3)中观宗的[诸法如幻派]也不合理,只有中观宗[极无所住派]的宗义才是究竟,(4)密宗的见解完全相同于极无所住派,(5)密宗与极无所住派的差别在于修行方法上的[无愚、方便多、无难、利根]。
2.在一四五颂[十六半半具明点]的解释中,月官将当时密宗圆满次第的修法扼要开示出来:先观想外为阎魔父母之本尊形相,内为三脉四轮,而后拙火燃起,气入中脉,明点于四轮融化并领受大乐。故知月官时期已有脉气点的密法实践。
许多密宗名相之易受误解者,在月官的《广释》中,都可以得到厘清。因此,凡对密宗有兴趣者,值得好好研读这本《广释》 。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
一、礼 赞
敬礼世尊妙吉祥智慧勇识
增益损减空,体性大安乐,持乌巴拉及长剑,(1)
孺童前敬礼,辞广密续中,甚深之龙品,于此我分辨。
此处我从[怙主世自在]如所听闻而写出。
二、目的与连系
对具有通达能力的人,若(觉得此密续)没有[目的等]将不进入,是故:
一此密续的内容为何?
二目的为何?
三最终目的为何?
四连系为何?
(答:)
一内容只是妙吉祥智慧勇识。
二目的是通达各种乘的意义。
三最终目的是能证得三身及五智。(2)
四连系是以方便及方便所生的义相连系而安住。
此密续是等同虚空的密续一事续、行续、二俱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及一切续的[解说续],此由颂文[一切本续殊胜主]可明显看出(3),也是一切乘的枢要,此由颂文[种种乘者方便理]可明显看出(4)。
有很多不同的教典,都从自己的想法方面来解说,彼等对此密续的部份外,并未通达,因为对各自的分别,执为真实之故。
三、摄 义
于此,且先解说摄义:一缘起圆满。二密续本身,三随喜。
一缘起圆满(分三)
1、眷属 2、大师 3、开示圆满。
二密续本身
1、是一字的密续,因为[阿]字为主的缘故。(第二十八颂阿者一切字中胜)
2、以[外道恶兽皆怖畏]及[诸义三种功德性]开示外道的见解。(分别见第四十七颂及第一四〇颂)
3、以[于彼四谛宣说者、不还之中复不还。]开示声闻的见解。(第五十颂及第五一颂)
4、以[引导独觉麟喻理、种种出离中出生。]开示独觉的道与果。(第五一颂)
5、以[亦种种识具色义、于心与识具相续。]及[具种种色意中生”开示瑜伽行的见解。(第一二三颂及第七九颂)(6)
6、以[于无二中说无二]开示双运的体性如幻。(第四七颂)
7、 以[二谛理趣住于中] [住于真实边际中]开示最上安住的意义。(第五三颂、第四七颂。)
8、以[即是真际无有字]开示无上密咒究竟的意义。(第七七颂)
9、以[二种资粮积集者]开示积集福德及智慧资粮。(第五七颂)
10、以[一刹那中正等觉]开示以一刹那忆念圆满生起本尊天。(第一四一颂)
11、以[金刚吽者吽声吼、器中执持金刚箭、以金刚剑无余断、众持金刚具金刚]开示用三仪轨生起(本尊天)。(第七一、七二颂)
12、以[金刚坐者具无余]开示生起(金刚)坐。(第一一四颂)
13、以[胜智灌顶具头冠]开示灌顶的仪轨,及其支分。(第八四颂)
14、以[一切恶趣悉清净]开示烧尸的仪轨。(第一一九颂)1
15、以[智火炽炎光显威]开示火供的仪轨。(第一一八颂)
16、以[静虑支分皆遍知]开示彼等宗义务各的修法。(第一四六颂)
17、以[亦无支分超于数,即四静虑具初首]开示无相的圆满次第。(第一四五颂)
18、以[十六半半明点具、普具行相无行相]开示有相的圆满次第。(第一四五颂)
19、以[大中围者是广大]当通达此一切中围的意义。(第三三颂)
20、以[正觉遍照大事业]指种性的主尊,开示五种性的中围。(第四二颂)
21、以[彻妙净住乔答摩]开示释迦牟尼的中围。(第九四颂)
22、以[怖畏金刚能怖畏]开示怖畏金刚的中围。(第六六颂)
23、以[忿怒王者具六面]开示六面童子的中围。(第六七颂)
24、以[哈拉哈拉具百面]开示百面妙吉祥的中围。 (第六七颂)
25、以[死主害者障之主别开示害阎摩(大威德金刚)的中围。(第六八颂)
26、以[五面具有五顶髻]开示妙吉祥容颜的中围。(第九三颂)
27、以[具祥星宿具中围]开示具祥星宿的中围。(第一。四颂)
28、以[自在之天]开示遍入(毗纽天)的中围。(第一四八颂)(9)
29、以[天中天]开示梵天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0)
30、以[天中主]开示带释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1)
31、以[非天自在]开示罗怙罗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2)
32、以[天之师]开示木曜的中围。(第一四八颂)(13)
33、以[作坏]开示净心天曜的中围。(第一四八颂)
34、以[作坏] (后者)开示罗刹王楞伽十颈的中围。(第一四八颂)
35、以[自在者]开示摩诃提婆的中围。(第一四八颂)
36、以[智慧为剑持弓箭]开示妙吉祥智慧勇识本身的中围。(第一五〇颂)
37、从彼积聚资粮者:由地、道及解脱之门,开示对妙吉祥智慧勇识之赞扬。
38、以[具禅定身身中胜、圆满报身一切胜、化身即是殊胜身]开示果。(第一四六颂,第一四七颂)
39、[彼等]以及[五智]与此所摄,当知是广大的赞扬。
三随 喜(藏文此句略)
[尊者我等亦随喜] (第一六八颂)
注1:此段的藏文前二句标出[空乐]。[持长剑]是妙吉祥的名号。
注2:三身是法身、报身及化身。五智是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
注3:见本续第一一四颂。
注4:见本续第一三五颂。
注5:藏文为[二谛通达者],今改正。
注6:藏文为[于种种识具相续]。
注7:藏文此二句互换。
注8至13:此处的引文依密续本身的次第调整。

求子:观音灵签第72签 请帮忙解签

阿弥陀佛!
第一签,只需要小心仔细去做,能否怀孕就要看祖宗所积的福德了,否则一味强求则会求福不成而招祸。
王莽求贤的故事就是先求贤,而后成祸,大概就因此才用王莽的故事来为这签命名。
第二签,这诗的意思似乎是说你丈夫经历了几次严重的磨难,但是不要紧,现在这些问题都过去了,以后不会再出现了。宽心既指安心,又指心态放宽,心宽则善,心善则行善,行善则德积,有德则贵人相逢。
让你丈夫不必太计较过往,心存善意多行善事,日后遇到贵人则可功成名就。

观音灵签72签求解签

七二签、中签辰宫:【王莽求贤】 养峰须用求他蜜,只怕遭触尾上钉;须是眼前有异路,暗里染如荆棘林。
诗意:此卦结蜂采蜜、求甜得苦之象。凡事劳心费力也。凡事防范灾殃也。
解曰:事须仔细。不用强求。结蜂采蜜。有甚来由。此乃结蜂采蜜之象,凡事劳心费力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