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爱秘籍
你身边的私密情感专线!

三伏输入名字算命,三伏demo算命

三伏输入名字算命,三伏demo算命
谁知道数伏怎么计算啊

三伏天怎么计算呢?三伏天的计算稍微复杂点,但是,只要掌握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规则,还是很容易计算的。
由于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一年365天都是按照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的配制组合确定的,所以,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每六十日为一个循环。这样,中国传统历法中,每天都有个天干地支日,比如甲子、丁已……日子等。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环?目?迹皇?熘?螅?质歉龈?眨?簿褪?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中国民间老百姓根据地球积蓄热量的情况,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但是,中国民间老百姓也
同时总结出了“立秋早晚凉;蚊从立秋死”的谚语。这意思是说,立秋之后虽然天气还很热,但是,一早一晚却是凉快了,而且,讨厌的蚊子也开始从立秋就越来越少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天干地支配制组合日子的六十循环情况,所以,有的时候,初伏结束之后,不见得马上就会出现庚日,于是,有的时候,中伏期间,可能会超过十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今年是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今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露??眨┏龇?梗?昂笳?盟氖?臁?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今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三伏巫哲蒋丞在第几章出现

蒋丞是晋江文学城作者巫哲创作的耽美作品《撒野》男主之一。与顾飞是爱人关系,高考以662的分数考入R大法学系,成绩优异,学习刻苦认真,后保研。
在《撒野》中的第1章就已经出现了,在《轻狂》中同样有出现,《轻狂》中蒋丞和顾飞出现是在第2章,当时蒋丞并没有出现,只是名字从主角的口中说了出来,因为蒋丞和轻狂的霍然是一个学校的,而且都是篮球队的。
蒋丞出现在轻狂中的原文如下:这话霍然没有吹牛,不是那人水平差,霍然高一下学期就是校篮队长,球技高超,除了嘴欠点儿没别的毛病,据说高一能当校篮队长的,近十年除了上两届转学走了的蒋丞,就只有霍然。

求证解决三伏日期计算难题的庚日公式:11-Y

你根本就不了解水瓶座的女生,还妄想抽人家……你可真逗……
水瓶座的人都是外冷内热型的,这是我们水瓶座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不希望被冷落。还有,即使不是水瓶座,女生们都是会有一些架子的,哪个是在考验你,如果你通过了,就有可能和他在一起,如果你放弃了,就没什么机会了。
还有一点,你说你上网查过,那你应该知道水瓶座的女人如果爱上了一个人就会爱他一辈子,所以如果你没有把我给她未来,你还是放弃吧,不然以后不好收尾……

请帮我算命.乙丑 甲申 丁亥 壬寅.谢谢~

还相信这些虚幻的算命啊?!难道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得到成功吗
算命是给那些迷茫的人算的,给些心理安慰还可以!(算命上说的性格倒是挺吻合的,至于你的前途谁也说不准!要是人人都相信算命的话,那为什么没有预测到四川大地震呢?!)
要记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算命没有科学依据,不可信!
世界上没有神,自然,算命只是装神弄鬼,但是算命为什么会准呢?算命准可能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算命先生往往有非常丰富的社会经验,能从几句话里看出一个人的特点;二是算命先生常常只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怎么解释都行;第三方面涉及到人心理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有时会把一些一般性的、人人都有的特点当作自己的特点。
总之,努力奋斗,总会有好的结果
祝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成功!

八字算命,求赐教事业、婚姻,谢谢大师!

女命: 甲子 辛未 丙午 己亥 (寅卯空) 自力更生,老运名利双收之命。
得宽怀处且宽怀,何用双眉皱不开,
若使中年命运济,那时名利一齐来。
注解:此命为人操劳,自成自立,与人出力事不成,离祖之命,成家三番四次,用尽心机不得开怀,若要安乐享福,要到三十六到四十六时不谋自待,福不求自至,有贵人助力,家庭安然,妻宫若要无刑,猴、猪、羊、蛇不可配,龙、虎、马、牛方得安,兄弟六亲如冰碳,在家不得安然,初限驳杂多端,不能聚钱,常有忧愁,寿元七十八岁,死于三月中。
四柱喜火,有利的方位是南方(以父出生地为基准),不利北方,西北;其人喜红色,不利黑色,喜居住坐南朝北的房子,床的放置南北向,床头在南,名字加火字旁有利。(喜忌所涉及的五行、方位、颜色等尽可能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有谁知道生辰八字是怎么算出来的?

先上网查一下万年历,如果不行的话就看看这个从已知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很简单: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
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和蔡勒公式很相像,如下:
g = 4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3
z = 8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7 +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
14月来算。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巧妙运用和干支有关的几个计算公式,还可以在没有万年历的情况下推算出古书里的干
支纪日对应的公历日期。
——————————————————————————
干支纪日,从夏朝就开始使用了。根据对中国古代历史典籍《春秋》中记载的日食的
研究,我国的干支纪日,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开始,一直到
今天,都未曾间断。干支纪年的出现则略晚一些,直到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才
下令在全国实行,至今也未曾间断。因此,凡是需要接触中国历史的人,总不免要遇到查
某一年的干支或某一日的干支,以及由年干支和日干支推算是哪一年或哪一日的问题。通
常,这类转换靠查历书都可以解决。但既然干支也是一个循环系统,自然也就有从年份和
日期求干支的公式。
在介绍求年干支和日干支的公式前,先把干支的特点介绍一下。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
组合。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
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
“六十花甲子”。为什么是六十个干支呢?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回答。根据干支的构成条
件,其循环周期必然是天干数和地干数的最小公倍数。而60正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我们把“甲子”编为1号,“乙丑”编为2号,这样编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干支
和序号的对照表,如下: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细心观察这张表,不难发现,由序号得到对应干支是很容易的,序号除以10的余数就
是天干的序数(如果余数是0,则为最后一个天干癸),序号除以12的余数就是地支的序
数(如果余数是0,则为最后一个地支亥)。比如37号干支,因为37 mod 10=7(mod表示
取余数),对应的天干是庚,37 mod 12=1,对应的地支是子,所以37号干支就是庚子。
显然,一个整数除以10的余数就是它的个位数,这就使求天干更方便了。
而由干支推它的序号,也不困难。这其实就是一个同余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我们用初
等数论中的中国剩余定理就可以解决。比如要算戊午的序号是多少,根据上面由序号得到
对应干支的原理,很容易得到如下方程组:
{ x mod 10 = 5
{ x mod 12 = 7.
其中x是待求的干支序号。根据中国剩余定理,有:
x ≡ 6 * 5 – 5 * 7 (mod 60) = 55,
即戊午的序号是55.这和上面的对照表的是一致的。一般地,若天干的序号为m,地支的
序号为n,则干支的序号为:
x ≡ 6m – 5n (mod 60) (1)
简单点说,如果6m-5n的结果是正数,这个数就是干支的序号;如果是负数,把它加上60
就是干支的序号。
了解了干支及其序号的相互推算,下面我们先来介绍年干支的求算。需要说明的是,
干支纪年纪的是农历年,而不是公历年。但因为农历年的岁首和公历年的岁首相隔较近,
使农历年总是和某一公历年的大部分重合,因此,通常也用公历年的年份表示和它大部分
重合的农历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给出农历年的干支序号为:
x = (Y-3) mod 60, (2)
其中Y是年份。得到了干支序号x,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干支来。比如2004年的干支序号:
x = (2004-3) mod 60 = 2001 mod 60 = 21,
21 mod 10=1,天干为甲,21 mod 12=9,地支为申,因此,2004年是甲申年。
细心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用Y-3直接除以10,就可以得到天干,用Y-3直接除以
12,就可以得到地支。这是因为
x = (Y-3) mod 60
等价于
Y-3 = 60 * n + x,
其中n是Y-3除以60的商数。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0,余数也必然相等。而右边第一项是60的
倍数,自然也是10的倍数,能够被10整数,于是Y-3除以10的余数就必然等于x除以10的余
数。
因此,其实我们完全用不着先求干支的序号,而可以分别求天干和地支,合起来就是干
支,这样就减少了一步运算。而对于年份的天干,同样只须看末尾一位。末尾为4的年份
的天干总是甲,末尾为5的年份的天干总是乙……依次类推。
再来看日干支的求算。我们可以仿照星期的求算,得到一个比较直观的计算日干支的
公式如下:
G = (Y-1)*5 + [(Y-1)/4] – [(Y-1)/100] + [(Y-1)/400] + D + 15, (3)
其中Y是年份,D是累积天数,[…]表示取商数,也就是只取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把G除
以60,余数就是干支的序号。或者把G除以10或12,可以直接得到日天干和日地支。不
过,和形式相似的求星期的公式一样,这个公式还不够简炼,特别是第一项(Y-1)*5,在
Y为四位数年份时,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个较大的四位数或五位数,口算很不方便。
我们用推导蔡勒公式的办法,可以改进这个公式。先来看和年份有关的部分的改进。
我们知道,按公历的置闰规则,一个世纪的总天数可能是36524天,或36525天。如果这个
世纪中末尾为00的年份是闰年,这个世纪就只有36525天;否则就只有36524天。我们不妨
称有36524天的世纪为“平世纪”,有36525天的世纪为“闰世纪”。对于平世纪,因为
36524 mod 60 = 44,
所以,每过一个平世纪,同一天的干支就向后推进44个序号。同样,每过一个闰世纪,同
一天的干支就向后推进45个序号。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计算每个世纪第一年(年份
末尾为01)3月1日的公式:
G = 44C + [C/4] + 15, (4)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
而计算任一年3月1日的干支的公式也可以很快得到:
G = 44C + [C/4] + 5(y-1) + [y/4] + 15,

G = 44C + [C/4] + 5y + [y/4] + 10, (5)
其中y是年份后两位数字。
下面我们再列出每月天数: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天数 31 28(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减30后的
剩余天数 1 -2(-1) 1 0 1 0 1 1 0 1 0 1
如果把1月和2月看成是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同样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D’ ≡ [3*(M+1) / 5] + d – 2 (mod 10) (6)

D’ ≡ [3*(M+1) / 5] + d – 2 + i (mod 12) (奇数月i=0,偶数月i=6), (7)
其中,D’是从3月1日开始算起的累积天数,M是月份,d是日数。把(6)(7)两式和(5)式合
起来,再进行适当的化简,就得到了计算公历任意一天的天干和地支的公式:
g = 4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3; (8)
z = 8C + [C/4] + 5y + [y/4] + [3*(M+1) / 5] + d + 7 +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
(9)
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
z = g + 4C + 10 + i (奇数月i=0,偶数月i=6). (10)
g的个位数就是天干序号,z除以12的余数就是地支序号。这里需要再次强调:1月和2月是
当做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的,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我们可以把(8)(9)两式和蔡勒公式对比一下:
W = -2C + [C/4] + y + [y/4] + [13*(M+1) / 5] + d – 1,
可以看出它们的形式非常相似,区别仅仅是几个常数的不同。
尽管现在中国已经不用干支纪日了,但有时还是需要计算日干支的。比如,历法有所
谓“三伏”和“入梅”“出梅”,都和日干支有关。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是指夏
天最热的一段时间,入梅和出梅是指江南一带梅雨季节的开始和结束,本来是和气候有关
的用语。但因为古代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无法准确预测三伏和入出梅的时间,所以就在
历书上硬性规定几个日子作为三伏开始和入出梅的日子,这样确定一个大致的日期以备参
考。现在虽然有了比较准确的天气预报,但三伏和入出梅作为一种传统历法,仍然流传下
来。
历法规定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开始,共十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开始,十天
或二十天;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共十天。中伏的长度之所以不固定,是因
为夏至、立秋的日期和庚日的日期是逐年浮动的,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可能是夏至之后
的第五个庚日,也可能是第六个庚日。如果是前者,中伏就只有十天;如果是后者,中伏
就长达二十天。注意如果夏至当天是庚日,夏至之后第一个庚日是指夏至之后第十天,而
不是夏至当天,这时初伏第一天就是夏至之后第三十天。同样,如果立秋当天是庚日,末
伏第一天就是立秋之后第十天,而不是立秋当天。入梅则是指芒种之后的第一个丙日,出
梅是指小暑之后的第一个未日,也有同样的规定。
知道了这些,我们可以算一下2004年的初伏、中伏和末伏都是什么日子。这需要先知
道夏至和立秋的日子。如果知道夏至是6月21日,立秋是8月7日,那么运用公式(8),夏至
这天的g为:
g = 4 * 20 + [20/4] + 5*4 + [4/4] + [3*(6+1) / 5] + 21 – 3
= 80 + 5 + 20 + 1 + 4 + 21 – 3
= 128,
个位数是8,天干是辛。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夏至之后第29天,也就是7月20日,这天
也就是初伏第一天。中伏第一天则是7月30日。同样可算出立秋这天的g为:
g = 4 * 20 + [20/4] + 5*4 + [4/4] + [3*(8+1) / 5] + 7 – 3
= 80 + 5 + 20 + 1 + 5 + 7 – 3
= 115,
是个戊日。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立秋之后第2天,也即8月9日,这天就是末伏第一
天。由此也可知,2004年的中伏只有十天。同样可以由芒种和小暑两节气的日期,算出
2004年的入梅日和出梅日分别是6月6日和7月15日。
反过来,知道了年干支和日干支,求相应的年份和日期就相对麻烦一点了。因为干
支是循环使用的,所以必须先知道欲求对应年份和日期的干支是属于哪一次循环。比如
我们预先用公式(2)算出来1864、1924、1984年都是甲子年,如果要知道戊戌变法是哪
一年,首先要确定它是十九世纪末的事情,也即是属于1864年开始的这一个循环里。那
么,我们用公式(1)可以算出来戊戌的序号是35,于是戊戌年就是(1864-1)+35=1898年。
之所以要先减一,是因为甲子的序号为1,需要把这个序号先减去。
至于日干支,因为古书里的日干支总是和年、月配合使用的,所以不难确定它属于
哪个循环。比如《明史·庄烈帝本纪》记载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的日子是崇祯
十六年三月丁未。崇祯十六年就是公元1644年。三月虽然是农历的三月,但我们知道农
历的日期在公历里虽然是浮动的,但也不出一定的范围,比如农历三月初一,总是在
公历3月22日到4月19日之间浮动。因此,先来算1644年3月22日的干支。我们有:
g = 4 * 16 + [16/4] + 5 * 44 + [44/4] + [3*(3+1) / 5] + 22 – 3
= 64 + 4 + 220 + 11 + 2 + 22 – 3
= 320,
个位数是0,
z = g + 4C + 10
= 320 + 64 + 10
= 394,
除以12余10,所以这一天的干支是癸酉,其序号为6*0-5*10+60=10。而丁未的序号是
6*4-5*8+60=44,在癸未之后34天,因此三月丁未肯定是3月22日之后34天,即4月25
日。这就是说,崇祯自缢的日子是1644年4月25日,这和查万年历的结果是一致的。 中国古人采用干支纪年法,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提到某某年的天干地支是什么,比如今年是戊子年,去年是丁亥年,其中子和亥分别表示了这两年的属相鼠和猪。因此很少有人不知道天干地支是什么,但很少有人了解干支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密切联系。实际上,每个天干每个地支都有它自己的阴阳五行属性。正因为干支自己具有独特的五行属性,人们用干支表示的生辰八字才得以跟五行联系起来,由命理学者根据五行生克来推理出人的命运。 既然讲命理,那我们就从最基础的东西讲起,先来认识一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干支,顾名思义,是主干和枝丫的意思。有干有支,这才是一棵完整的树,因此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古人最初对天干地支的命名确实有这层含义,但是在八字命理学中,地支倒更像是植物在地下生长的根须。为了方便进行下一步学习,大家不妨这样理解,天干地支的组合就像一棵树,天干是树木在地面之上的枝干部分,而地支则是树木在地下蜿蜒生长的根部。这样的比喻,在命理学上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大家会慢慢体会得到。 干支诞生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了,具体不详,但可以确定,在商之前一定已经存在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商朝的帝王们都喜欢取一些与干支有关的名字,比如太甲,天乙等等。一年十二个月,恰好有十二地支,由此我们容易想到,古人最初是用地支来记月的,但是后来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的六十甲子记年、月、日、时,也就有了完整的干支纪年法。年月日时各取一天干一地支也就有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生辰八字”。 天干是十个,五行是五个,但金木水火土又分阴阳,于是二五一十,正好配上了十天干。比如甲是阳木,乙是阴木,丙是阳火,丁是阴火。具体有歌诀写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十天干在单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阳,在双数位次上的属性为阴,一阴一阳相互交替,邻接的天干又是五行属性上相生的关系。比如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等等。 这样一来,十天干的五行属性甚至方位含义都一目了然,非常简单明了。但是十二地支就远比天干要复杂。我们知道,地面之上的东西都清晰明白,很容易看得一清二楚,地面之下的东西却隐藏得很深入,根须嘛,容易交错纠缠难以分辨,这样,地支的属性也就随之变得复杂难辨起来。 我们把十二地支分成三组,每四个为一组,分别是四旺,四生,四库。 四旺,这是最简单的一组,它们是子、午、卯、酉,它们的五行属性十分“单纯”,即,子是阴水,午是阴火,卯是阴木,酉是阴金。由于在十天干中癸表示阴水,所以我们又说,子中藏癸,同样的,我们说午中藏丁,卯中藏乙,酉中藏辛。这个“藏”字,多少有些蕴藏储备的含义,地支在地下嘛,自然是藏起来的部分。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子是癸水的根,午是丁火的根,卯是乙木的根,而酉是辛金的根。地支,本来就是天干遗留在地下的根须,只不过子午卯酉这四条根并未经过纠缠,十分单纯而容易分辨。 四生,这一组也相对简单,分别是寅、巳、申、亥。寅,这条根是由三段根须缠起来的,它们分别是阳木,阳火和阳土,也就是甲丙戊,其中甲木的根要粗一些,我们称甲木是寅的地支本气;巳,也是由三条根缠起来的,分别是阳火,阳土和阳金,也就是丙戊庚,其中丙火是巳的地支本气;申,同样是三条根互相缠绕而成,分别是阳土,阳金和阳水,也就是戊庚壬,其中庚金是申的地支本气;亥,这个比较个别,是两条根缠绕起来的,它们是阳水和阳木,也即壬甲,其中壬水是亥的地支本气。 我们容易发现两条规律:第一,这组地支的藏干全是阳性的。没错,甲丙戊庚壬正好全是阳性五行,并且计算起来,除了戊土出现过三次之外,其余的都出现过两次。第二,这四个地支的本气分别是木火金水,唯独没有土。没错,以上两点都充分说明,土是一个特殊的五行。为什么特殊呢? 我们来看四库。 除去上面谈到的四旺四生,十二地支就只剩下辰戌丑未四个,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四库。这四个地支,本气全是土,其中辰戌本气是阳土,丑未本气是阴土。土的基本特性是藏纳、承载和包容,因此我们有了四库的叫法。而这四个库,也正好是五行中其它四位的库,辰为水库,戌为火库,丑为金库,未为木库。 库,也叫墓,是五行藏匿安息的所在。既然是水库,那辰中一定有水,但入墓安息的水显然是阴性的,因此,辰中有癸水。同理,火库戌中有阴火丁,金库丑中有阴金辛,木库未中有阴木乙。 水生木,水库中往往会滋生出一些草木的根芽,因此辰中又有木,同样是藏匿墓库之中,自然是阴木乙了。木生火,木库中常常迸出零星的火花,因此未中又有阴火丁。金生水,金库丑中便也有阴水癸。唯一不同的是火库戌,火本来生土,但戌的本气就是土,因此土气越发壮大,最后便由土气生出了阴金辛。 综上可知,四库全部包含三个五行,辰中乙戊癸,戌中辛戊丁,丑中癸己辛,未中乙己丁。 OK,到这里,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便基本讲明白了,不明白的朋友还可以继续提问,我会给大家补充解答。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恋爱|大学》下一篇,:)。 另附:天干地支的原始意义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