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爱秘籍
你身边的私密情感专线!

南通狼山姻缘树,姻缘树在什么地方

南通狼山姻缘树,姻缘树在什么地方
谁知道中国的名胜古迹急用!!!

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

南通狼山是什么菩萨求什么

南通狼山是大势至菩萨,求财求子求姻缘。
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是江苏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南通城南六公里处的长江北岸,由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五座山组成,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佛教中,狼山为大势至菩萨道场,列为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
狼山建立佛寺是在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先建大雄殿。当时已有关于山顶浮屠的记载,说明当时狼山之巅已经建塔,狼山山寺的格局早在初唐就已经初步奠定了。

景清幽图画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是旧时茶杯盖上的连环句,排列于四面,不知从何字开始读。其实无论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
景清幽图画、清幽图画景、幽图画景清、图画景清幽、画景清幽图。但下一句很难配对。
细想想,这样的连环句另外还有一则,也是无论从哪个字开始读都通顺:
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

道教庙宇对联大全

歌曲:惜缘
作词:枫林尽染
作曲:佛爱编曲:张毅、枫桥演唱:龙飞 .
缘分注定心弦上. 小桥流水落.花香. 小楼…缘分前世今注定今生惜缘永珍藏. 人生难得一.知己… 举杯邀月.情.更.长. 无论岁月寄苍桑今生情缘怎.能忘……

姻缘树是只能求姻缘吗?

什么年代竟然还有人相信这个!建议百度删除此类问题这个是宣传,是违法的

崇圣三塔的姻缘树的来历。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籍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
三塔的具体始建年代,历来记载不一,大体上有:①唐贞观(627至649年)尉迟敬德造;②唐开元元年(713)恭韬、徽义造;③南诏王劝丰祐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唐太和七年至开成五年,833至840)圣僧李贤者等造;④保和十年至天启九年(唐太和七年至大中二年,833至848)博士徐正等造。根据内地同类古塔的建筑年代,云南应稍晚,再与原崇圣寺和中塔内的有关文物及记载相参证,中塔似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824至859年在位)最为可能,而两小塔则较中塔为晚,至迟。建于大理国初期,即先建中塔,尔后再增建两小塔[2] 。
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3] 。
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
修缮前、后
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
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
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寻塔“裂二尺许,形如破竹”,后“旬日复合”。
1925年地震,塔顶震落,残破益重。建国后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78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维修[5] 。
崇圣寺三塔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
1994年10月,成立了崇圣寺三塔文物保护管理所,随后又组建了三塔公园。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州”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指导下,省、州、市文化部门对三塔公园进行科学规划,自筹资金,投入8000多万元恢复重建了历史文化景观,置宝鼎,铭三塔历史,建三塔文物陈列馆、夜景灯光工程、三塔聚影池、三塔苑酒店等[7] 。
2005年4月崇圣寺大规模恢复重建竣工,结束了崇圣寺三塔近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崇圣寺的规划布局以保护三塔为核心,借鉴了世界著名寺庙布局的特点,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之精华,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进行规划建设[8] 。
更多陈奎罡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