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五行相生相克图,黄元御五行图
求中医全面诊断
如果是3分钟的热度就不要去了,学中医需要耐心!首先第一,月经不调分为:月经先期(提前七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月经后期(推后七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等等,你要说清楚你自己属于哪种嘛,或者详细说下病情!第二,月经带不带块?带块色黑可以考虑淤血,导致血淤有很多原因: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血热血瘀,血虚血瘀,津亏血瘀。你至少要把你的病情说的详细一点吧。至于颈椎你可以照个片子看下(以你的年纪一般不会是器质性的)如果不是器质性的建议你注意学习姿势和方式,实在不行就做做推拿。手脚心很烫中医上面属于五心烦热,有阴虚的症状,运动后汗出多说明气也虚。整个病情属于虚中夹实!这是我的分析,希望能帮到您,还有,您应该把病情说的全面一点(强调3遍了)!谢谢!
我想自学中医,请问怎么入手?
你好,首先有中医爱好很好,其次不论是否是爱好还是要专业学,看的书的路子必须是完全正确的,否则入门就错,那下面就没法进行了,下面是我写的入门逐渐能读的书,你有兴趣就看下啊:
首先,如果一点基础也没有,那麻烦请看《思考中医》,这是李阳波先生和刘力红先生两代人的经验总结。可以说写的是中国的中医古文化,虽然有些偏激和义愤填膺,但书的质量绝对一流。其次呢,请你看《扶阳讲记》,这是四川的卢火神写的,他用现代的语言讲解了先天大道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有些深度了,但这是给初学者一个很好的开头,不要一上来就走错了路。后天法门有很多,而大道则只有一个,把握先天大道,再来先后天贯穿,那就容易多了。
看完上面两本书,那么就可以看下面这几本分量更深入核心的书吧:
1.刘止唐先生著:《医理大概约说》,这是道家的命门之所在,完全是神化一气而为之,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发人之未发。
2.郑钦安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这是示人大道的经典。也是对刘止唐先生医理进一步的阐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黄元御著《黄元御全集》中医的根本在哪里,后天如何化生的,着落处在哪里?看完全集,自然明白此中道理,也许你就是中医未来的荷担如来。
4.彭子益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下册。这是示人大法的经典。
也是黄元御先生书籍的简化版本,并且加上了王孟英先生的温病大法的经验。
5.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是前贤的经验结晶,有独到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肾阴稳固元阳的固脱作用写的非常的到位,发人之未发,为后世开无数方便法门。
6.李可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这是继承上面书的精华而临床创新的大书!后未见来者!我在看第5遍了,还是觉的意犹未尽。
7.徐灵胎著:《徐灵胎全集》 中医的全面神通可以到何地步,后天世界的卓识可以到底如何,我在看第4遍,只能说精彩,并且只有你真懂了先天大道,才能真懂徐灵胎先生的后天各法,否则免谈,一定入云雾中。
8.王孟英著:《王孟英全集》 温病学派的大精华到底在哪里,温病学大家懂火神心法吗,请看此书,为那些滥用寒凉砍伐人阳气的现代温病家门敲警钟,也为那些偏激的火神派的一些过头的人提个醒:这才是真正温病大家的大法!
书如果看到这里,我相信朋友你至少不会走错路了,中医的大道能否被你入,就看你的悟性,灵性,天赋,喜好以及勤奋程度了。
再会,朋友
黄元御医学流派 是什么派
黄元御,名玉路,以字行。又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揪子。清代山东昌邑黄家辛部村人。为清代诸生,约生于公元1705年,卒于1758年。黄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素有才华,聪明过人,“诸子百家书籍,过目冰消,入耳瓦解”。而且是一位很有抱负而致力于学问研究的人,自称“涤滤玄览,游思圹垠,空明研悟,自负古今无双”。不幸三十岁时患目疾,为庸医所误,左目失明。自此深感医之重要,遂“委弃试帖”,弃举子业,“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刻苦攻读,溯本求源,理论结合实践,终于成为一代名医。这与他坚实的文史哲基础是分不开的。
黄元御的著作,已知有十四种,医籍十一种,已刊行八种(《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说义》、《素灵微蕴》、《玉揪药解》),未刊行三种(《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另外尚有《周易悬象》、《道德经悬解》、《玉揪子堂稿》等非医学著作三种,这充分说明了黄氏熟谙黄老之学,精通象数易,而古代的《周易》中也没有直接谈到医。至明·张介宾才直接认为医乃是易用以研究人体之学。将医纳于易体系中。故此,黄氏是继景岳之后,又一位集“易”与“医”于一体之大成者。
黄元御对人体奥秘的研究,是以宇宙基本的真理大道为基础,以太极模型、阴阳、三五之道的五行为运筹和协原理,把气候、地理、医术各学科统一成整体,从而把人体生命本源的研究和天地之源的研究联系起来。黄氏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和源,“天人相应”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组成部分,故有“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的论述。同时,他用象数易的哲理将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皮肉、筋骨、毛发、空窍、精神等都赋以阴阳的属性,并解释的透彻入微。
黄氏崇尚《内经》“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观点,提出“未识天道、焉知人理”的见解,并做“天人解”,并以阴阳变化、五行生克、脏腑生成、气血原本及精神化生等十六个方面阐述了天人观。黄氏以太极精微,阐明五行精微,认可五行“皆以气而不以质”,指出“成质则不能生克矣”。并按照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成金,天九成之;天五成土,地十成之”的术数理论,来解释五行的生成数。指出阴阳的生成数,是出于阴阳匹配变化。从而论证了古人的“天地生成,莫不有数”的论断。同时对《尚书·洪范篇》“木曰曲直,金曰从革,火曰炎上,水曰润下,土爰稼穑”,及“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从秉气和气化方面作了解释。综上所述,由于黄氏对《周易》研究极深,从而洞悉了自然规律的真理大道,控制了术数运筹和协的原理,达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和人事”的深度和广度。故此,在医学上有很大的成就。昭先圣之大德,作人生之大卫
黄元御学术精湛,极力奋进,著述宏伟,标新立异,敢创新说,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学者。他从习医开始至去世只有二十一年的时间,除去学习阶段和临床实践外,竟能完成著作十四部之多。纵观黄氏著作,剖析其学术思想,他推崇岐伯、黄帝、越人、仲景,并称之为四圣,称其著作“争光日月”。他对内、难、伤寒、金匮均有精辟的见解,确有“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之感。
乾隆13年(1748年)黄氏著《伤寒悬解》十五卷。是书大旨,谓汉·张机因针灸刺法已失,而著作《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病。其理则岐黄越人之理,其法则因岐黄越人之刺而变通之。立六经以治伤寒,从六气也。制汤丸以疗伤寒守五味也。并以简篇多因失次,因之解其脉法,详其经络,考其变常,辩其宜忌,凡旧文之伪乱者,悉为更定。
乾隆18年(1753年),著《四圣心源》十卷。黄氏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五书,已各为之解。复融贯其旨,而著此书。这是一部以临床医学为主,结合基础理论的综合性医书,又是一部将医学(狭义)、医术、医道融于一体的医学著作。黄氏的学术思想,在此书中可窥其梗概。黄氏根据《内经》中“天人合一”的理论,而重点阐述“天人解”、“元气解”、和“六气解”。其在“劳伤解”中,极力阐发其“崇阳而卑阴”的学术观点,反对“贵阴贱阳”之说,虽言词过于偏激,但促进了学术争鸣,从而使各家学说竟相发挥,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同年,黄氏又完成了《金匮悬解》二十二卷的著作。黄氏谓:金匮治杂病,大旨主於扶阳气,以为运化之本,自滋阴之说胜,而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迄无解者,因推明其意以成此书。其于四诊九候之法,解释颇详。
乾隆18年(1753年),著《长沙药解》四卷。黄氏根据伤寒一百十三方、金匮七十五方,合二书所用之药,共一百六十种,各为分析排撰,以药名药性为纲,而以药方用此药为目,各推其因证主治之意,颇为详悉,从而另辟径溪,开从药物性能研究经方之先河。
乾隆19年(1754年),黄氏著《伤寒说意》十一卷。黄氏根据《伤寒悬解》文简意奥,非读者所能通晓,故会通仲景大意,而后著此书,以开初学伤寒者之门径。
同年,黄氏尚有《素灵微蕴》四卷问世。以胎化、藏象、经脉、营卫、藏候、五色、五声、问法、诊法、医方为十篇,又病解十六篇,多附以医案。其虽多处诋诃历代名医,但不失为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的有价值的医学著作。
斯年,黄氏还有《玉揪药解》四卷问世。是书谓:诸家本草,其论有可用者,有不可用者,乃别择而为此书。故后人有评:大抵高自位置,欲驾千古而上之,故于旧说,多故立异问,以矜独解。
至于《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三种未刊行著作,据《四库全书》所述,黄氏认为素问八十一篇,秦汉以后著竹帛,传写屡更,不无错乱,因参互校正,而作《素问悬解》十三卷。如五运六气南政北政,旧注以甲乙为南政,其余八干为北政。元御则谓天地之气,东西对峙,南北平分,何南政之少,而北政之多。并谓东西者,左右之间气,故不可言政,此南北二极之义,其论为前人所未及。同时,“亦以经文错简为说”著《灵枢悬解》九卷;以《难经》“旧本有伪,复多所更定”著《难经悬解》两卷。
黄元御以其高超的理论,渊博的知识,非凡的医学成就纵横捭阖于医林之中。尽管他对唐以后历代医家持有否定态度,“自命甚高,欲驾出魏晋以来医者上,自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外,罕能免其诋词者”,但就其医学经典著作的研究上,及其结合临床经验的大胆发挥,总结写出了多种有独特见解的传世之作,其影响是深远的,是无可非议的。清·张琦在《四圣心源·后序》中对黄氏的医学成就的评价,尚有中肯:“能读黄氏之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药解而正物性,伤寒无夭札之民,杂病无膏肓之叹,上可得黄、岐、秦、张之精,次可通叔和、思邈之说,大可除河间、丹溪之弊,昭先圣之大德,作人生之大卫。”[6]
易医学的本书摘要
第一篇:易医源流论
第一节:燧人氏传天数
什么是历史?王桐龄《中国史》说:“历史者,研究人类之进化,社会之发达,与凡百事物变迁代替之现象者也”。什么是文化?王大有《上古中华文明》说:“文化,是人类能动创造意识定向人文物化的结果”。那什么又是文明呢?王大有《上古中华文明》说:文明,就是创造或发明了对人类社会进步起了决定变革意义的第二自然,并以人文物化形式使其存并传续之时,人类就进入文明时期。所以。“文明”在人类文化的过程中,是文化的高级形态。我们研究易医学,就必须得搞清楚易文化的来源,古人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那么易学有没有来源了,有,在易学界认为,易文化来源于河图洛书。而据王大有老师考证,“图书”产生于“天皇燧人氏”。《中国史》说:“燧人氏,太古之民,未知稼穑,食草木之实,未有火化。饮禽兽之血,而茹其毛,有圣者出,钻木取火,教民烹饪,而民利之。故曰燧人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燧人氏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虽然我国用火经验有几百万年,然而人工取火则是源于燧人氏。据王大有老师讲,燧人氏距我们现今约有一万多年左右。据上对文明的定义,我们明白,燧人氏发明人工火种是一种文明形式。由此可论,我国文明之发源,实则源于此也。据王大有老师考证,燧人氏不光发明了人工取火,还发明了河图,洛书。据其言:在商周金文象形文字中,“燧”本字作“遂”,而“遂”则有五种写法(详参《三皇五帝时代·上册》22页)。王大有老师根据以上诸字依形解读,发现燧人氏时代,发明人工取火,发明陶器,发明编织,创织衣编衣皮衣,立极开天,设方辟地,创立姓氏,立人伦,走婚之始,婿夜入女家,昼归母家,是鱼猎和游牧时代,也是舍饲半农半牧前期。其主要之文化成就有:
一:由保存天然火种到人工取火,燧木取火,钻木取火,燧石取火;
二:始名山川百物,创氏族图腾徽铭制,自命风姓,中华民族进入人文明代;
三:大山欂木太阳历发明(约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五百年);
四:河图洛书星象历发明(约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五百年);
五:以右枢天乙(天龙座a星)为北极星(距今3100~16250年),以太乙织女星(天琴星a)为北极星(距今16250~9750年),首建紫微垣天地之中天文系统;
六:结绳而治,初创八索准绳圭表纪历;
七: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易纬·通卦验》云:“燧皇始出,握机距表计,宜其刻白,苍牙通灵昌之成”。这里的“握机距”指的是“挺木方牙”,是一种观天星运的工具。“表计”指绘制“宇宙星图”即“河图洛书”。王大有老师讲:“燧人之世(约一万六千年至一万年),观北极星———织女星(天座星a)和北斗九星———及天河星辰运转,将天空中的星体分为阴阳两部,分别以○(阳)和●(阴)表示,结作绳扣,相连作-●-●-●-,或-○-○-○-,因作四方星座环极星涡旋乾阳天河图,以及天体星象周天列布方位季候雒(鵔)图。鵔在日为踆乌阳鸟,在星为朱雀星鸟。洛书之洛本字作雒,星鸟,故雒图为坤阴方位天地气候图。 其图如下:、
此图表示:天皇燧人氏以中间五数确定天北极星为中心命门,诸星为旋臂,以此来推算日月星辰运行规律。也叫天道太极涡旋图,其运动是是太极螺旋状为主,后世考古界发现的彩陶中的图案花纹即是云团螺旋状。因为这种运动方式,也是气(一点灵光)的运动状态。这是古人在“外证”天地宇宙的“人天合一”状态之中所感悟到生命本源运行态。
但是这还不够,这还不能代表人类所居住的这个生存空间的整体功能态,于又作洛书,其图如下:
这个图是三才之规(三维立体图),即我们生存这个时空中的标识,四正为四象,四隅为四时,四象者:天地日月。四时者:春夏秋冬。中宫五数为土,为大地,应天之北极星。
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后世一切学术的核心。
经曰:天一生水,得中宫之五而为六,六者坎也,应天之月也。地二生火,得中宫之五而为七,火者,离也,应天地日也。一者数之始也,九者,数之终也。是故生于天而终于地,天为阳,其性舒发,故二四为天之宗,春夏之谓也。地为阴,其性封藏,故六八为地之属,秋冬之谓也。中宫五为长夏,运转于地天四时四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燧人氏创造这套之高明,实乃我中华之祖源也。但是多数学者认为这只是一种推断,然据考以中古石器时代,新代陶器,石器之刻画,图纹,其花纹图案多以:“卷云纹,网纹,车形纹,人形纹,鸟纹居多。由此可定易图之源绝非虚语,乃有一定之根据。是故由此而论,河图洛书是我中华文明的开基,之宗祖。后世一切学术,皆是从此而演化,流变。学贤不可不知。
第二篇:易医基础学
第一节:太极学说
太极一说,源于系辞上传之“易有太极,生二仪”。因二仪指天地,故太极意指天地混沌之时。本人认为,太极乃是指一切有形物质的本性。即佛家讲的:众生的那一点根性。《内经图翼》中说:“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而太极者,易之理也。是易理者,中学之根脉也。太者,大也,空也。极者,广也,无也。故太极者,大而广也。虚无之指也。
彷佛曰:太极者,无称之称,犹道之强名。太者,大也,古也;极者,尽也,际也,是太极者,无上古奥,至大至极之谓也。此所称名,本无的指,缘两仪未判,无始欲之谓指!待两伏肇分,乾坤立,斯其后天之象备。是太极者,本孕含后天之先天,开启后天之先天者!殆两仪而三才,三才而万有,万有而化灭,而仪藏归,复诸太极,是为后天复返先天,有形而归于无象,太极其又为藏归后天之先天也。观于如是之往复,则太极者,殆概有无之始终,肇生灭之终始也。
何谓太极之终始。陆锦川老师说:“终者始之先,其理必复。始者物之首,其理必长。故太上以启下,极尽而生有,此有必然也。是太极孕二仪以生化,寓必然于绝对之中。太极而生天地,本绝对而生相对者也,相对久之,又必归绝对,此又对待之使然,理之所必然也。格致以观,莫不皆然。观今对待之世界,有阴必有阳,有生必有死,有新必有旧,有此必有彼。一切皆是对待。若退,或进而至于太极,则一无形气之对待,二无名实之可称,三无量数之多寡,四无质变之移易,无对待可言,无形象可指,除无中生有,有此生机变因外,一无可言。故太极而阴阳,绝对之相对,阴阳而太极,相对之绝对也。明乎绝对相对之常变,则易亘对待之旨,自可了然,而易中精蕴,亦大得其半也”。如上所述,可知,太极中含阴阳,即成对待之理,然阴阳化归太极之中,故无对待之可言。然言太极者,不可不知太极中含阴阳对待之理也。经曰:太极之先,其为无形,太极之后,其为有形。是无形而有形,何以明之。《易纬》曰:“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徒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分离,视之不可,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畔,易变为一”。夫所谓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特详列名目,细分之耳。至于所谓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易无形畔,易变为一者,正是:“易有太极”之注脚也。正因为广大无边,不可言名状,闻视追循不得,故易曰“太极”。郑康成云:极中之道,醇和未分之气,气象未分之时,天地之所始也。
无极——太易——-太初——-太素——-太极——-两仪——三才——-万物
何谓无极,彷佛曰:无极也者,无形无象,无名无实,无生无灭,无起无复,无高无下,无左无右,无大无小,无多无少,无轻无重,无长无短,无方无位,无计时音,无为空间,无所谓空,亦无所谓无,质言之无相对绝之可言,无始终对待之可名。无以为言故名无极。无久必生有,无极则姓有,无极而后,始有太极,故邵子曰:“无极而太极者先天,太极而阴阳者后天”。虽无绝对之相对,无有转归之说,然似亦悟得太极之先,有无级存也。余此理虽出于推衍,然有哲理存焉:相对之成世界,其始必绝对之非世界,相对之始必绝对之终,即两仪之对待于太极之绝对。而太极两仪,绝对相对之先,即太极之始,必有非绝对非相对之理存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者三才也,三为二之所生,二者两仪也,二者一之所对,一之所生,故一者太极也。一,独也。无相对之可指,故为绝对,道者生一者也,无绝对相对之可言,故道即无极也。老子以万有始于一无,无者无极,或无极之指也。故太极位于有无之间,其谓混沌。
太极之有图,始于宋代,源于陈抟。朱震列太极图之传授如下:
陈抟—–种放——-穆修——-周敦颐——程颢,程颐
黄宗炎谓周子太极图本名无极图,是周子所传之图与唐真元妙经所载太极先天图相似,由是而可知,太极图盖本魏伯阳之《参同契》,而《参同契》之传疑为汉河上公传于魏伯阳者也。然则陈抟所传之图远肇河上公魏伯阳,近取彭晓真一子之《参同契解义》,而周子以其宇宙论而归宗儒门之中正仁义,取佛道无欲之旨以参天地化育,至圣人之境者也。其图如下:
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化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即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生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这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在易学里面,太极是易的始源。关于这种始源,社会上的学者,多揭示的还不够完全。在道门里面认为。道为万有一切的本源,那么道如何演变为万有呢。这就是一切万有的演化程序。
在道门之中认为“一切有形,皆来自无形。故“道本至虚,至虚无体,穷于无穷,始于无始。虚极化神,神变生气,气聚有形。一分为二,二则有感,感则有配,阴阳互交,乾坤定位。动静不已,四象相系,健顺推荡,八卦兹系。运五行而有常,定四时而成岁。冲和化醇,资始资生。在天则旋万,,在地则长养群情。形形相授,物物相孕。化化生生,奚有穷尽。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错综,隐显相夹,原其始也。一切万有未有不本乎气,推其终也。一切万有未有不变乎形,是知万物本一形气也。形气本一神也,神本至虚,道本至无,易在其中矣,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居中,自融自化,气在其中矣,天地物之最巨,人于物之最灵,天人一也。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变在其中矣。人之极也,中天地而立命,禀虚灵以成性,立性立命,神在其中矣。命系乎气,性系乎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道在其中矣。形神合则有生,有生即有死,出生入死,物之常。气化则无生,无生则无死,不生不死,神之常,形化体,地气化象天,形化有感,气化自然《太极颂》。
所以我们的生命源于道之演化,然而道至虚至元,言之不易。虽其言之不易,然其脱化之太极,以可含盖本三维时空中之一切。所以,在我们生存这个空间里面,也就是这个有界里面,最根本,最上乘的智慧即是太极圆融之境。那么我们学习易医学,就要进入太极的圆融境界之中,我们得要有这种思维,这种思维即是:太极是一切物质的本性,也即一切物质的根源,他可以无形,也可以有形,可以化生,也可以化灭。所以说太极学是易医学的理论核心,离开了太极,也即离开了易医学的本质。
第三篇:易医生理学
第一节:生理大要论
生理者,人类本自有之生化之理也。彷佛曰:“大道之生理,贯夫三极,小道之生理,自亦贯夫三理,三理者,一曰生前之理,二曰生中之理,三曰生后之理。三理能知,方可论言生理”。是吾人之论生理,言此三生之理也。然生前之理,本于至道,穷于无极。故言之不宜,今以易医之论,而言此生理,故能言之于文字者,唯生中之理,生后之理也。
何谓生中之理!《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张三丰曰: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之时也。无极为阴静,阴静则阳亦静也。张三丰曰:“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胎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何谓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黄元御说:“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是阴阳相推者,阴阳之升降也。黄元御说:“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旋,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熟,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是阴阳之升降分化五行,而五行之理,有生有克,其相生相克者,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是知人之生成,由道而生,道含万有,然未有人时,一片至虚,待施生之际,一片灵气胎入胎中,此胎谓何胎,曰:父之精,母之血,构合而成也。是灵气投入胎,方能运化胎中精血之升降,升降分化,五行始成,五行生克,脏腑始生,脏腑何得而生,何得而化四肢百骸,乃受八卦相荡者也。是人原与天地相参者也。天地者,乾坤也。是人脏腑始生,参于乾坤之中,而受六子相荡。六子者,坎,离,艮,兑,巽,震者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脾,雨气通于肾”。由之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此谓生中之理也。
何谓生后之理!
生后之理者,人自脱离母腹,随自然之变化故而曰生后之理也。生后者,形之所谓,然形禀神运,故形方能活,是故后天的,神形之相须也。形以寄神,神以载形。是形神之中。三宝为本,脏腑为用,脉络为使。道家藏神主之,世医以藏象主之,易医以象数主之,西医以脏器主之。详观其论,是道家透生命之本来,易医含生命之演变,世医表生命之功用,西医论生命之形质。演变者,象数之谓也。象以象示,是五脏之象,以青龙为肝木之象,白虎为肺金之象,朱雀为心火之象,玄龟为肾水之象,凤凰为脾土之象。数以数示,是五脏之数者,一二乃白虎之数,三乃朱雀之数,四五乃青龙之数,六乃肾水之数,七八乃风凰之数。此谓先天之数也。后天之数者,肝数为八,心数为七,脾数为五,肺数为九,肾数为六。
明象数之意,即知生后之能也。下列专篇,以启学贤。
以上内容,摘自(胡逸玄《易医学》内部交流版。
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中说阴虚是胆肺胃不降则君火相火不降,浊阴上逆…
黄信、
黄璘、
黄宇磊、
黄子明、
黄靖霖、
还有一件事
我要分
本人对中医感兴趣,想了解点中医的知识,不知该从何入手?
学中医,必修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
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也要必读。
感觉这么多版教材,还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的1983年版较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五版教材。
个人觉得 黄帝内经很好,气势比较宏大,整一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