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爱秘籍
你身边的私密情感专线!

郑爽诉张恒民间借贷纠纷案终审判决

郑爽诉张恒民间借贷纠纷案终审判决

张恒跟郑爽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判决结果出来了,张恒以“不属于借贷”为由,提出上诉,结果发现张恒自己“打脸”了。真相究竟如何呢?

2019年11月,郑爽提出起诉,让张恒还2000万的借款。一审支持了郑爽的全部诉求。

张恒抵死不认,他先说自己不属于借贷,很快,网络上开始流传,说是郑爽给张恒使绊子,明明是郑爽自己拿钱开公司,但是故意备注“借款”两个字。这种言论很多,仿佛就是事实似的。甚至还有人造谣,说郑爽买通了法官。

结果二审继续维持原判,而且还披露了一个细节:张恒自己说“借款是以10年为期的”,所以他现在不愿意还这2000万。

这句话直接打脸了,一会说不是借款,一会说约定了10年的还款时间。

判决说: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10年的还款期限。所以张恒需要偿还2000万的借款,并支付逾期利息。

有些言论明明不属实,为什么大家都当成事实来传播了呢?除了某些故意带节奏的营销号,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叫“首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

是指人们形成的第一印象会影响自己的判断,从而“先入为主”。这个印象未必准确,但是会很深刻。

简单地说,就是在这件事上,张恒掌握了先机,他率先甩出一个信息,一些人便开始跟风猜测。这些猜测可能是恶意的,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广大网友看到后,会形成第一印象,从而觉得这就是对的,误以为这就是事实。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发达,很多信息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说是片面的,我们一定要谨防“首因效应”,要理智分析每一条信息,不要造成心理偏差。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