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爱秘籍
你身边的私密情感专线!

宗祠开光仪式讲话,开光庆典致辞

宗祠开光仪式讲话,开光庆典致辞
传统的葬礼有哪些仪式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 风俗习惯的差别很大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葬礼程序的实例
设某人享年81岁,男性,军人出身,子孙满堂。
更衣,着军装,穿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白绸巾。
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
初步整容:五官复位,口内置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金元宝(均为仿制品),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样谷类),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明灯:采购丧葬物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
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亦烧。第二天,到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属着装
直系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准备的物品:几日烧的纸灰用纸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币、一寸照片两张。
要带的物品:灵堂内的供奉、的死亡证明、死者的衣物、白酒一瓶。
出殡前,将遗像放在头车前面,长子率众晚辈血亲跪于车前,将瓦盆举过头顶,说:“爸爸,您一路走好”,遂将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两次。将纸公鸡置于头车,意为“金鸡引路”。长子(或长孙)上头车,持幡。
车队的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为死者年龄。该死者为81岁,加一天岁,一地岁。则车号为83。逝者为男性则贴在车的左后侧,若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
也有的地方有撒纸钱的习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为“买路钱”,也有的地方遇过桥时,将纸钱放在桥上,用石头压好。 灵车起头后一般不停车,在遇红灯前,司机算好时间,缓缓前行,在远处等待,当信号变为绿灯时加速通过。
车至殡仪馆前,将纸公鸡抛出车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鸡)
进入殡仪馆后:
领取尸体,办理火化手续。
在办火化手续之前,选好骨灰盒和一小型灵位牌。灵位牌可请工作人员代写。注意男、女的写法:先考、先妣。尸体取出后举行“开光”仪式。尸体从冷藏柜内取出时,长子抱头,其他人抱身,将尸体放到停尸车上。如需要移动时,仍是长子在尸体头部。开光前将尸体身上的红线剪开,将烧纸灰放入纸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内,再将尸体放入纸棺。意为子女给的上路钱。
殡仪员指导孝子(长子或长孙)开光。孝子持一棉签,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为开光。意为使其身体各功能复活。开光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殡仪员说一句,孝子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例:开鼻光,闻花香;……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开堂。开光辞男女略有不同。
开光时,家属不能哭,更不能将眼泪落在尸体身上。开光后,将尸体交给工作人员化妆。
举行悼念仪式或告别仪式。仪式前要向司仪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拟好),主要来宾的名单,将一张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给工作人员。仪式结束后,尸体火化。同时,在长子的带领下,举行祭奠仪式和烧东西。
将遗像和灵位版供奉好,摆上五谷和水果、糕点,共五样(有的地方是四样),放鲜花、白酒、香烟等。长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先近后远的顺序。
烧东西。先烧纸几张,然后将死者的衣物等烧掉,再将供品都烧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后“烧七时”再烧。
烧东西时,将带来的白酒洒在衣物上,以助燃。烧完东西,葬礼结束,将白花,孝带除去。直系亲属改带黑纱。
除留下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去吃丧宴。丧宴厅外备几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从殡仪馆回来的人在进入宴会厅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块糖。
丧宴开始前,家属列队,殡仪员主持。主持宣布:家属对各位亲朋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给大家鞠躬,然后由家属代表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略备薄酒,请大家享用。
丧宴进行中,主要晚辈血亲要到各桌敬酒。
领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币七枚,摆成北斗星状。然后选大块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后一快应是头盖骨。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张。
骨灰寄存,结束。

宗祠落成典礼恭贺词有哪些?

宗祠落成庆典贺词1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族裔、各位乡亲:

大家好!

盛世肇祥瑞,和谐沐春风。在改革开放、社会和谐、人民安康、太平盛世的今日,六安伍氏宗祠经过族人共同努力,终于在新年元日落成了。值此盛典之时,戴祖先保佑灵光,我伍氏全体族人为宗祠落成致以热烈祝贺!

天下同宗一家亲,欢聚祖祠叙深情。今天,我们借伍氏宗祠落成之机欢聚一堂,目的是颂祖宗功德,感先辈恩典,表后代贤达,树伍氏声威,添家族光彩,让千秋万代把老祖宗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发扬光大!

春秋易迭,岁月轮回。我伍氏宗祠能有今日之恢弘气势,溢彩流光,是我伍氏各位贤明之士感念祖恩,传承香火,兴隆家族的一大壮举。此乃得益于有识贤士的倡导,得益于全体族人的慷慨解囊,得益于伍氏子孙的共同努力。伍氏宗祠落成之功德必将荫庇后人,流芳百世!

我伍氏子孙心凝神聚,同心同德,必将合力齐天。愿全体族人借宗祠落成之契机,发扬先祖遗德,为伍氏家族的万世兴隆付出更大努力!

祝愿我伍氏家族子孙昌盛、洪福齐天!

宗祠落成庆典贺词2

尊敬各位来宾、各位艾族同胞、各位乡亲:

大家好!

在改革开放、社会和谐、人民安康、太平盛世的今日,艾氏宗祠经过族人共同努力,今日终于落成了,值此盛典之时,我代表征村乡党委、对艾氏宗祠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全体艾族同胞和参加盛典的嘉宾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艾氏宗祠落成庆典,这是艾氏同胞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乡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艾氏作为中华民族姓氏中的一员,是中华姓氏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堪与其他姓氏并肩媲美;你们艾氏族人勤劳勇敢、心地善良,重情义、讲信用,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支持当地党委工作,在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再次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艾氏同胞,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弘扬先辈的高尚美德、开创后辈伟业、继承先祖们的优良作风、构建和谐社会,在征村人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深信艾氏宗祠的落成,一定会给你们艾氏同胞带来吉祥、带来安康、带来兴旺发达的好运。

宗祠落成庆典贺词3

尊敬的各位喻氏宗亲、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新中国xx华诞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里,迎来了湘赣边喻氏宗祠落成庆典,真是双喜临门。在此,我谨代表世界喻氏宗亲总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全体湘赣边喻氏族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

借此机会,向湘赣边喻氏列祖列宗三鞠躬。向在湘赣边喻氏宗祠建设中出钱出力,无私奉献的’湘赣边喻氏族人致以崇高的敬礼!向光临庆典的各地来宾、各位喻氏宗亲表示亲切的慰问!

祖有云:祠乃死者凭依之所,能修喻氏之祠堂者能慰祖宗之灵也,能慰祖宗之灵者能展不匮之思也。今天,祠堂胜利落成,祖宗在天之灵必定非常欣慰,子孙后代必将永远思念你们。你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是我喻氏族人的好榜样,是喻氏家族的孝子贤孙。

修建宗祠,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工程。你们只有700喻氏族人,仅两年多时间即筹集起130万元建成第一流的宗祠,你们创造了喻氏家族的奇迹。我们由衷地佩服你们,向你们致敬!

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湘赣边喻氏宗祠落成,祭拜我们的列祖列宗,缅怀先祖功德,善继善述,最重要的是要继承和发扬祖宗优良传统,弘扬祖宗功德,行正道,克忠克孝,做一个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喻氏好后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为了家族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来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祝愿喻氏家族越来越兴旺;祝愿在座宗亲和嘉宾日子越过越红火!

谢谢大家!

丹阳市云阳学校黄雯乐

1985年8月,丹阳县人民首批公布陀罗尼经幢等15处,为丹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7月,丹阳市人民第二批公布凤凰山遗址等13处,为丹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第三批公布巴斗山战斗旧址等27处为丹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陀罗尼经幢 陀罗尼经幢亦称尊胜石幢,为石质。始建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原立于城内云阳桥(即贤桥)东北高陵寺放生池前,后移至老公园内,1972年移至新民中路文化馆活动楼东南角。现存石幢高2.16米,围长1.6米,呈八角形,每面宽0.2米,上书陀罗尼经文,并有浮雕佛像装饰。 2、石曼卿神道碑 石曼卿神道碑位于丹阳市云阳镇乔家巷老中医院天井东侧。碑文:“先贤石曼卿神道”,下款:“明万历壬子岁苏州旷鸣鸾立石(阴刻楷书)”。碑高198米,宽103米,由青石制成。 石曼卿为北宋著名诗人,官职为直学士。曾一度客居丹阳,后因病返京都。丹阳知县旷鸣鸾立此碑以示纪念。 3、开泰桥 开泰桥位于丹阳市云阳镇南门外,横跨护城河。桥顶面石栏上阴刻楷书“开泰桥”3字,桥洞下有“同治”两字,具体年代不详。桥为单孔拱圈形制,是横纵联锁式砌置。长47.6米,顶宽6.7米,脚宽9.61米;桥石栏高0.73米,厚0.28米,均用花岗石制成。旧时抗旱因以草堰桥拱,使其水溢入香草、简渎两河,有灌溉之利,故又称草堰桥。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间均有修建。此桥今尚存。桥拱顶壁雕有圆形石刻图案,上云:“道光十五年乙未重建”字样。桥的东西两面各有阴刻楷书对联1副。 4、通泰桥 通泰桥在丹阳市东,横跨护城河。桥身全部用花岗石制成。桥顶石栏及其下面长条石上刻有楷书阴文“通泰桥”3字,上款刻制楷书阴文“大明万历己未创建”,下款是“民国八年己未重建”。桥顶宽4.80米,桥脚宽6.70米,桥身呈弧形,长30.40米,石栏高0.40米,厚0.26米。拱券形制,横纵连锁式砌置。桥的南北洞券顶端两旁各嵌1对。传说,是龙的第三子,天性好玩水,故多嵌在桥洞券上,取镇水、平安之意。桥的南北各有对联1副。 今在桥上建亭1座,设钢椅数张,供市民休闲,一览护城河风光。 5、楠木厅 楠木厅坐落在云阳镇三城巷,建于明代。原为3进、15间,两旁有走廊相连,建筑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梁、柱、檩等主要构件均为楠木制作,故称楠木厅。又以厅内可同时设宴百余桌,亦称百席厅。 此厅坐北朝南,为抬梁式结构,房梁上雕有各式花纹,房柱为合抱粗油漆圆柱。现存1进、5间、2弄,房宽28米,进深12.50米,面积350平方米。房屋构造为7檩,硬山式。月梁、斗拱、柱础、石磉等均具明代建筑特征。前些年因年久失修,属危房,市文化部门将此拆除,现楠木保存在万善公园内,拟筹资重建。 6、海会寺 海会寺位于市区丹凤南路尹公桥东北侧。据《丹阳县志》记载:“明万历八年,僧正善募建,名海会庵。四十二年敕赐今额,并颁大藏经卷。清朝康熙二十年,大殿灾,僧宝相募建。庚申后毁,主持僧上升、宽鸿募建。”并改名万善寺,俗称海会寺。抗战前夕,寺院保存完好,时为丹阳名寺之一。1970年前,寺院共为3进,有僧舍、方丈楼、藏经楼等计50余楹。第一进5间,每间6檩,宽3.6米,脊高4米,前后檐高3米。两侧塑有四大金刚,高丈余。第二进5间,为大雄宝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内塑有弥陀佛1尊,为佛龛座像。每间8檩,宽3.6米,脊高8米,前后檐高分别为3.6米、4.2米。在一、二进天井内,有铸铁炉亭两只。第三进5间,为藏经楼,亦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楼2层,每间8檩,宽3.6米,脊高12米,前后檐高8米。底层有走廊,廊宽2.3米。现除藏经楼外,其余寺舍均已不存。 藏经楼前两株银杏今仍挺拔参天,古枝苍节,为明万历间遗物。旧时,在寺院东侧,建有浮雕1座,与万善塔相映,里人称之小宝塔,现已不存。 7、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新桥镇,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邑内最大的关帝庙之一。庙院为前后两进,中间是一个大院落,整个范围占地5亩,能容纳万人。原有庙殿堂、楼阁、戏台等,建筑十分壮观,雕梁画栋,气宇轩昂。庙门前为高大的照壁墙,拱型正门楼上镌刻“关帝行宫”4个金色大字。大殿对面建有戏楼,两旁为房廊,戏楼下面竖有花岗岩石柱。后殿塑有关公像1尊,高丈余。抗日战争期间,戏楼被焚毁,现仅存大殿1进3间,宽13.6米,进深11.5米,5檩、硬山式,其梁架斗拱等木构架保存基本完好。 8、夏霖烈士墓 夏霖(1895~1927年),字雨人,化名余仁、林雨人、宋时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1月11日生于丹阳城厢(即云阳镇)。民国14年(1925年)加入中国,先后任中共丹阳独立支部书记、中共上海区委巡视员、南汇县县长、中共丹阳县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等职。民国16年11月13日壮烈牺牲于无锡南校场。在绑赴刑场途中高呼“万岁!” 夏霖烈士墓坐落在丹阳市河阳镇寺基岗,水泥混凝土坟包,墓前立碑,碑由青石刻制,文曰:“烈士夏霖同志之墓。”碑高18米,宽08米。上款:公元一九五四年三月;下款:丹阳县人民敬立。陵园四周种植常青树木。烈士碑阴刻烈士传。墓前有石刻对联1副: 争取革命胜利,坚强不屈; 献身党的事业,浩气长存。 9、吕凤子故居 吕凤子故居在云阳镇新桥西56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4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吕凤子住宅只有砖木结构平房两小间,占地40平方米。 吕凤子(1886~1959年),原名吕浚,初字凤痴,后书凤子,早年画名“江南凤”,后书凤先生,生于丹阳县城厢梧桐山下吕丽泉家。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生前在故居内栽植许多珍贵花木,两棵桂花至今仍生机盎然。 10、陈东墓 陈东墓坐落在埤城镇大贡村北大坟山。墓西向,为土墩。 陈东,字少阳,为北宋末年力主抗金的爱国太学生,丹阳珥陵镇越塘人。宋钦宗时率太学生冒伏阙上书,请诛投降派,以谢天下。高宗时,又扶棺上京谏,后被奸臣谋杀。由同乡李猷运其尸至丹阳葬大坟山。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巡按叶忠命陈东后裔陈育在丹阳北门外建陈少阳祠。祠前露台上铸有奸臣汪伯彦、黄潜善铁质跪像,双手皆反剪于后,受万人唾骂。并题写对联1副:“丹陛披肝,千古纲常可托;荒庭屈膝,两人富贵何为” 陈东墓原有石牌坊,上刻对联为“留贤相,斥奸邪,凭耿耿忠心上扶宋室;赐祀田,饬修撰,看重重紫诰下报忠魂。”横额为〖HK〗“精忠贯日”。于1967年遭破坏。破坏后墓墩存其半,墓前存石碑须弥座1只。后于1994年修复,墓碑撰写“宋修撰陈东之墓”。 11、玉乳泉 玉乳泉位于城北观音山原广福寺观音殿前(今丹阳市建材总厂内)。晋太元时凿,宋景定四年(1263年)寺僧为井建亭。唐张文新《煎水茶记》誉其为“天下第四泉”。井名“玉乳泉”3字为宋朝宰相陈尧佐手书。井圈为青石所制,出土高052米,外圈为八角形,直径0.90米,内径圆形,直径0.32米,内径有提水时吊桶索磨损凹槽痕17条。陆游谓此井水“色类牛乳,甘冷冰齿”。此井今保存完好。 12、万善塔 万善塔俗称万寿塔,坐落在丹阳城东1里郦家村南。明天启末年开工建塔,至明崇祯十年(1637年)建成。塔身7层,高47.76米。塔身为木檐楼阁式,平地而起,直上苍穹,故又称“通天塔”。按层建成塔室,外观为8面,各层均有外廊。各室架有木梁,上铺楼板,有木扶梯按层折上。游人可由各塔室穿壶门至外廊,凭栏远眺。1969年,曾从塔基地宫石函内取出玉制佛像、佛珠和银龙、笔砚等数十件文物。80年代后期集资修葺,使塔体焕然一新。90年代初在宝塔四周扩建万善公园。 13、云阳驿季子碑 云阳驿季子碑为明正德四年(1509年)按延陵季子墓碑形体刻制。碑高2.4米,宽1米,厚0.22米。原置于云阳驿,供过客观赏,民国4年(1915年)移至丹阳公园内,现存原县中医院内。 14、孙方墓 孙方墓位于后巷镇倪山东北麓。墓东南向,依山而筑,墓道两旁有神道石柱1对,柱高4米,柱础方形,柱身八角形,柱上端立长1米圆形石柱,柱面刻飞鹤团云;石坊1座,有3门;石羊1对,头毁,形体丰满,尾短而肥大;石虎1只,作蹲状,高1.6米,耳尖小向上竖,鼻梁长而直,闭口睁目;石马1对,作站立状,长颈,颈部长须两侧分披,尾垂于股间,马背有鞍,缰绳由辔头引出,末端结有活扣,置于鞍上;龟趺1座,已残损倾倒。墓为圆土墩,高约3米,直径5米。 孙方,字思行,生卒年代不详。明正德辛未(1511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后擢监察御史。其墓是现丹阳境内名人墓中保存较好的一座。 15、满汉文碑满汉文碑位于省丹中(原为文庙)物理实验楼北。全名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为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用以炫耀武功、纪念平叛胜利的刻石。碑为青色质地,阴刻楷书,高2.95米,宽1.76米,厚0.3米。碑文自右向左竖写,汉文在右侧为24行,每行88字,每字约3×2.5厘米,部分字迹已风化难辨;满文在左侧,为26行。内容记载了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叛乱事迹。此碑同“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和“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同竖于文庙戟门前,后因文庙毁圮,仅存此碑,移放现址。 16、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位于丹阳城南偏西3.5公里处,即今麦溪镇西附村附近凤凰山。遗址为一土丘,呈椭圆形。东南及西北两端稍高。总面积18万余平方米。遗址高出周围地面4~5米,东南至西北长约350米,东北至西南宽约250米。 1988年8月初,镇江博物馆、丹阳县文管会和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联合对凤凰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遗址除一层为耕土覆盖外,其下文化层一般为2.2米,叠压的文化层共分为8层。上层(第二、三层)为青铜文化湖熟文化期,下层(第八层)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期。这次出土的300余件可恢复器形的陶器和原始瓷器等文物中,有湖熟文化的代表遗物——距今6000多年的素面鬲、腰沿釜、扁方足鼎、大喇叭形圈足豆、鸡冠耳盆、扁方形石石奔等,同时出土的还有春秋时期凤凰山先民使用的水井和一具较完整的湖熟文化时期的儿童骨架。 这座6000多年前的地下村庄,将马家浜文化的区域从常州的圩墩遗址向西推进了百余里,成为迄今所知湖熟文化分布区域的最东端和马家浜文化分布区域的最西端。凤凰山遗址,将丹阳的文化史提前到6000多年前。 17、戎家山遗址 戎家山遗址地处云阳镇田家村东300米。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10米,文化层厚约2米,顶平坦。遗物有夹砂陶、黑皮陶、几何印文陶和石器等,器物纹饰有绳纹、弦纹、套菱纹、方格纹等。 18、嘉山寺 嘉山寺又名龙庆寺,位于丹阳后巷镇嘉山脚下。始建于北宋绍圣中,僧如月建。明宣德、万历年间重修。寺庙宏大,一度有寺舍94间,原有复礼、显庆、旌孝、真珠4禅院,前有龙池,池上建有亭,今已废。寺内有一古井,呈上窄下阔,深数丈,底最深处有半亩大小,常年不涸,水体清冽。抗战时期,龙庆寺毁于战火,仅遗存明万历年间“重建嘉山寺及龙王庙祠碑”和“重建嘉山寺碑”两方。近年来,僧觉善募资重建,已修复两座大殿,建起了东西厢房,定制的大钟4.5吨,雕塑菩萨罗汉37尊。并已于1997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了开光仪式。 19、正仪坊 正仪坊位于丹阳城内西门大街,又称黼黻文明坊,为明代所建。牌坊横跨西门大街,为三门式,花岗岩质地,面阔8.9米,通高5.8米,清代整修时又加青灰色构件,上刻“黼黻文明”4字,意即经过此坊时,要衣冠整齐,注意礼仪。 20、三思桥 三思桥又名再思桥,位于丹阳城西谷口街。始建于元大德年间,桥上原有亭,教谕宦牧之曾为记,乾隆三年(1738年)知县胡映葵重修。单孔石拱桥,高4.3米,长23米,宽3.8米。桥直对县衙,因而桥名由来有二说:一说为旧时打官司要化大钱,即使打赢也要倾家荡产,故诉讼者上此桥要三思而后行;另一说为县官审案办事,应三思而断,这才能当个好官。今此桥尚存。 21、季河桥 季河桥坐落在行宫镇九里村南首,又名奈河桥。南北向,横跨香草河上。元至正二年(1342年)建,明景泰二年(1451年)改建为石桥,单拱,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桥高5.18米,长223米,桥堍拱肩狮面雕塑为市境内仅见。桥拱两侧镌有虫八虫夏1对。此桥曾为古延陵八景之一,曰“长桥横汉”。 22、新河桥 新河桥位于丹阳老北门外,现丹阳市高级中学北侧,俗名老北门桥。元至顺年间建,为单孔石拱形。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为花岗岩质地的单孔石拱桥,桥拱圈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桥高61米,长36米,桥面宽62米,引桥面阔12米。桥面两边有桥栏,望柱,中间为坡形车道,两旁为台阶踏步,以利行人过往。今桥保存完好。 23、练湖闸 练湖闸位于练湖农场内。练湖,又名练塘、开家湖、曲阿后湖。历史上的练湖周回40里,与新丰塘相接。步入湖滨,但见波光粼粼,一碧万倾,顿觉心旷神怡。古代的练湖主要是储蓄和节制宁镇山脉诸水。苏南运河镇丹段河道易淤,对漕运影响很大。由于练湖湖身高于运河河床,一遇运河浅阻,就可开放湖闸,以调节水位。该闸建于民国25年(1936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共有5孔,闸前有多排坡形缓水墩。在建闸的同时,修围堤16公里,受益田亩达5万顷。 24、贡氏宗祠 贡氏宗祠位于延陵镇柳茹村北,坐北朝南。南宋时,其规模、布局均仿岳氏宗祠而建。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燹,重建后仍与岳氏宗祠雷同。第一进大门上悬挂着宋孝宗皇帝赐给贡祖文的额“旌表忠义”,门前两边有石马各1尊,前院东西分别有文门和武门;第二进中厅上挂“萃焕堂”匾额,两边有名人题书匾额多块;第三进设祖宗神位。前院植有银杏1株;后院东西花坛上东植金桂、西植银桂。1976年因小学扩建,前后两进被拆。现仅存中进5间,面阔约24米,进深11米,已作修缮。银杏尚存,并受到保护。 25、黄竞西故居 黄竞西故居位于丹阳城内宗家巷5号。黄竞西(1897~1927年),化名黄丽华、吴福民。原籍江都,幼时随父到丹阳定居。民国13年(1924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民国14年4月参加中国,是中共丹阳组织创始人之一,为中共丹阳支部第二任书记。民国16年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成立,黄任省委委员。后在省委开会时被捕,惨遭敌人秘密杀害,终年30岁。故居为黄竞西生前所住房屋1间,屋后院内至今还存有烈士生前培植的黄杨树1株。 26、夏霖故居 夏霖故居位于丹阳城内新民中路262号。夏霖是中共丹阳组织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共丹阳独立支部书记、中共上海区委巡视员、中共丹阳县委书记、中共江浙区委江苏省委委员与巡视员、中共奉(县)川(沙)南(汇)浦(南)特委委员和南汇县县长等职。民国16年(1927年)11月不幸被捕,壮烈牺牲于无锡南校场。烈士父亲在世时,有房屋7进,每进4间,当时夏霖住第1进,第4进东1间厢房是夏霖的书屋。日军侵华后,前3进被日军烧毁,只存第四、五、六进和夏霖的书房。2001年城市旧房改造全被拆除,第四进按原样西移8米重建。 27、警钟楼 警钟楼位于丹阳城内谷口街与西门大街交会处。建于民国19年(1930年),原为5层。第一层用于停放救火水龙,第二层用于办公更衣,第三、四、五层四面皆有窗,中间有梯子,供消防人员登临了望,最顶层中间挂一警钟,以备发现火灾时发出警报。抗战期间,此楼第三、四、五层被毁,仅存两层,门额上尚存有“城西救火会”5个大字,墙脚处奠基碑上刻有“民国十九年建警钟楼城西救火会”字样。 28、华东财经委员会旧址 华东财经委员会旧址坐落在丹阳城内城河路。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华东财经委员会在此办公,现存房屋6间。 29、萧氏宗祠 萧氏宗祠为齐梁皇帝后裔所建,位于访仙镇萧家巷村东,名声显赫。宗祠正厅大柱上的楹联云: 汉则相,唐则元,试问三代下孰出乎右 齐之高,梁之武,且看六朝中世济其昌。 今萧氏宗祠尚存,惜已是断垣残壁。其内今遗存精美的石刻与砖刻,分别是南朝和宋、明时期的作品,如《梁武帝升天图》等。 现存宗祠后院门楣上,刻有“永吉孝恩”4个大字,字体为楷书。其上和左右各镶有人物故事的砖刻,内容有对奕、将士出征等。中院内则有两幅大型砖刻壁画,为10多块砖拼接而成。 30、岳氏宗祠 南宋宝庆年间,岳珂任丹阳县令。为纪念祖父岳飞精忠报国和贡祖文抚孤之恩,岳珂与长兄岳琛在紫阳渡建“报本祠”,其岳家后裔于每岁农历二月十五日祭祀。后该祠毁于战火。清康熙十年(1671年),在报本祠旧址附近新建宗祠,名“岳忠武祠”。该祠20世纪60年代前尚存,位于培棠村东北角,坐北朝南。共3进,每进5间,计15间。门两旁分别有石马,门上雕有门神将军,门顶上悬挂着“岳氏宗祠”匾额,门内挂着“敕封岳武穆王”贴金匾牌;中进为大厅,正中悬挂岳飞画像,两边挂有“精忠堂”、“尽忠报国”匾额,画像上方挂御题“圣之忠”横匾,院子两边为庑廊;后进置岳氏祖宗神位,并设祭台,上挂“青阳师范”、“耆儒硕王”两匾,神位龛子上方雕有群龙,下方雕有二十四孝人物画像,神位正中竖有“贡文宪之位”大牌位。 此祠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今遗存大门石马1尊和庭院中“精忠柏”1株。1990年初,按原貌重建一进,共5间,并在四周围墙,受到市人民的保护。 31、束氏宗祠 束氏宗祠位于荆林三城巷东,共5进、35间,另加边宇庑屋共50余间。明嘉靖年间始建,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并设分祠于陵口留墅村。该祠前进大门两边昂立石狮1对,门上悬挂着“束氏宗祠”匾额。前进、中进大门分别有两座石门垛,门垛雕刻着楼台、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中进大厅上方悬挂着“补经堂”和“代有传人”匾额,厅柱上书“补经世泽,知足家声”对联1副。大厅前照壁为磨砖所砌,镶嵌着“补经弼教”4个大字。后厅内设祖宗牌位,并置祭台于牌位前。 32、前艾庙 前艾庙为道教大同观和佛教云莲寺的总称,位于云阳镇前艾集镇。明成化元年(1465年)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其内大同观规模大于云莲寺,是乡村仅次于窦庄庙的庙宇之一。鼎盛时,共有宇舍97间,建有大帝殿、五神殿、罗汉殿、锁芝堂、韦驮殿、藏经楼、观音殿等。庙门临街朝南,与庙山门联接有戏楼1座,从戏楼至五神殿为一正方形广场,广场东西两侧为厢房和长廊,后进为道士居室。庙舍现尚存,已恢复大同观。 33、眭氏节孝坊 眭氏节孝坊位于延陵镇柳茹村,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为3门式,坊柱门呈品字形。宽6.15米,高5.5米。坊柱间青石上雕花纹图案,下镌官宦名人题名。其造型两旁石柱稍低于中间,分别夹嵌着青石横梁和石板。横梁上雕有图案,青石板上左右边分别镌刻“贞明执操”、“瑶池冰雪”。坊上额镌有“圣旨”2字,下刻“节孝坊”3字,字大径尺;下方横额镌刻有“旌表处士贡荫三妻眭氏之坊”。今此坊尚存,唯此坊顶端石葫芦已被拆毁。 34、束氏节孝坊 束氏节孝坊位于访仙镇访南村大园自然村戎氏宗祠前,清乾隆年间建。此坊是为旌表戎正麒妻束氏而建。坊上方石额镌刻“圣旨”2字,两旁石柱上有对联1副,云:“树之风声,千载青篇垂女朝;表厥宅里,九重丹诏前龙光”。此坊今尚存。 35~36、环青桥、锁翠桥 环青桥和锁翠桥,统称来秀桥,位于原县文庙东西侧,今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校园内。居东者谓青龙,居西者谓白虎,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建。两桥相同,均为单孔石拱形,各长10米,宽4米。经此两桥可通往笔架山。此两桥今尚存。 37、沈家桥 沈家桥又名永安桥,位于城内夥巷与大巷弄间内河上。始建年代不详,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建,为单孔石拱形,桥长6米,宽4米。桥拱南侧石壁镌有“大明弘治十二年岁次六月”等字样。今此桥尚存。 38、板桥 板桥又名孔家桥,位于城内南草巷南端。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建,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修。为单孔石拱形,宽3米,今此桥尚存。 39、茶馆墩 茶馆墩位于河阳镇前、后马陵村之间,镇丹公路西侧。墩底部周长约150米,高约20米。此墩民间传为明太祖朱元璋妻马秀英墓,故马陵由此得名。墩前为前马陵,墩后为后马陵。而考古学家推测是商周时贵族土葬墓。茶馆墩因历史久远,多年来受风化、雨雪侵蚀,墩顶的黄土堆东南部位裂缝下陷,其他部位完好如旧。墩周有小塘4口,估计为当时筑墓所形成。凡遇大旱年间,墩底北部有溪水渗出。东南部位裂缝下陷之因,可能墩内有建筑物遗存。今此墩原貌尚存。 民国时,在此墩东南处建有茶馆庙,房舍2进、10间。庙院内有古井1口。庙中塑有如来佛、十八罗汉、送子观音等大小菩萨数百尊。抗日战争中此庙被毁。 40、巴斗山战斗旧址 巴斗山战斗旧址,位于丹阳市界牌镇巴斗山。战斗发生在民国31年(1942年)。 41、解放日报社旧址 解放日报社旧址位于丹阳市云阳镇荆林集镇东,原为一王姓祠堂,2进1院,10余间砖木结构平房。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后,范长江等100多名新闻工作者就住在王家祠堂里,为接管上海复刊《解放日报》作准备。 42、许杏虎烈士故居 许杏虎烈士故居位于丹阳市河阳镇后北洛村。 43、胡家住宅 胡家住宅位于丹阳城内西门城脚巷2号,始建于清初,为3进3院6厢的2层楼,砖木结构。第三进正面及厢房为木结构,外形庄重,门窗雕刻精美。院子地面铺设长条石,具有明末清初建筑特色,是现今丹阳城区最古老的民居。 44、陶家大院 陶家大院位于丹阳城内城河路244号,为民国23年(1934年)建。原为江西木行老板陶守先的私宅。为3进2厢2院,硬山式砖木结构。1进和2进为平房,第三进正房和厢房为楼房,门窗和栏杆雕刻精细。前后3进逐进增高,是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 45、林家大院 林家大院位于丹阳城内西门四巷弄65-2号,建筑年代为民国18年(1929年)建。为3进2厢2院,硬山式砖木结构。门窗雕刻精美,堂门框上方的水磨砖拼图,屋檐四周为仿木结构,院中铺设长条石,是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 46、王公祠 王公祠位于丹阳市延陵镇柳茹村,是为颂扬明朝丹阳知县王志道,当时老百姓集资建造的。 明天启年间,丹阳南乡遭受蝗灾,时任丹阳知县的王志道,亲临柳茹坐镇,组织百姓灭蝗,获得了秋熟丰收。后王得知为他建祠的消息,为答谢百姓厚爱,题写了“里社干城”的匾额,柳茹百姓将此匾悬于祠门上。王志道为官清廉,后调京任左都御史。民众怀念他,又增添两块匾额悬挂于祠内。一块是“惠我无疆”,另一块是“不显亦临”。1997年,群众自愿集资将王公祠修葺一新。 47、朱公祠 朱公祠位于丹阳市后巷镇九灵山村,始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朱栋隆等合族建。该祠共有3进,每进3楹。第三进为正室,有匾曰:“南渡功臣”(现已毁)、“叙伦堂”。第一进门额曰:“明亚中大夫进阶三品江西兵备使朱公之祠”。 48、皇业寺 皇业寺又名戒珠院,位于丹阳市胡桥镇张巷村。南朝梁天监中,剌史王僧辨建。唐改名皇基,宋改今名,明宣德年间重建。现存寺院2进1院,共6间砖木结构平房,门楣有“敕建皇业寺”石额。民间传说梁武帝后葬在该寺下。 49、万寿庵 万寿庵位于丹阳市陵口镇新庙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3进2院,1960年倒塌,1997年新庙村民集资重建前一进。院中遗有银杏树1株,长势良好。 50、彭隍庵 彭隍庵位于丹阳市云阳镇步家村南,宋咸淳年间僧可观建。毁于1966年,1997年村民集资重建。现存1进,南侧有银杏树1株,现长势良好。 51、访仙桥 访仙桥原名博望桥。位于丹阳市访仙集镇,始建于宋景定年间。横跨老九曲河,为单孔石拱桥,纵联并列式,桥长15米,宽4.5米,桥面铺设条石踏步,其中轴线上铺有纵向条石路,藉以通行独轮车。桥心石栏外侧刻有“访仙桥”3字。1971年两侧石栏提高1米,提高部分为砖混结构。 52、华甸桥 华甸桥位于丹阳城东5公里,跨老九曲河。宋景定年间,里人华福成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里人徐义等重建。 53、荆村桥 荆村桥位于丹阳城东7.50公里荆村。元至正年间里人束崇文建,后圮。明永乐中,僧一慧重建。 54、三女墩 三女墩,位于丹阳城北2.5公里处,为西周遗址。 55、九女墩 九女墩位于丹阳城西南15公里之延陵镇彪塘村南,为东周遗址。
参考资料: ://.hopesun.net/dygj/five/20036285219.htm

中国古代丧葬都有什么仪式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 风俗习惯的差别很大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葬礼程序的实例
设某人享年81岁,男性,军人出身,子孙满堂。
更衣,着军装,穿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白绸巾。
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
初步整容:五官复位,口内置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金元宝(均为仿制品),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样谷类),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明灯:采购丧葬物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
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亦烧。第二天,到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属着装
直系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准备的物品:几日烧的纸灰用纸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币、一寸照片两张。
要带的物品:灵堂内的供奉、的死亡证明、死者的衣物、白酒一瓶。
出殡前,将遗像放在头车前面,长子率众晚辈血亲跪于车前,将瓦盆举过头顶,说:“爸爸,您一路走好”,遂将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两次。将纸公鸡置于头车,意为“金鸡引路”。长子(或长孙)上头车,持幡。
车队的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为死者年龄。该死者为81岁,加一天岁,一地岁。则车号为83。逝者为男性则贴在车的左后侧,若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
也有的地方有撒纸钱的习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为“买路钱”,也有的地方遇过桥时,将纸钱放在桥上,用石头压好。 灵车起头后一般不停车,在遇红灯前,司机算好时间,缓缓前行,在远处等待,当信号变为绿灯时加速通过。
车至殡仪馆前,将纸公鸡抛出车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鸡)
进入殡仪馆后:
领取尸体,办理火化手续。
在办火化手续之前,选好骨灰盒和一小型灵位牌。灵位牌可请工作人员代写。注意男、女的写法:先考、先妣。尸体取出后举行“开光”仪式。尸体从冷藏柜内取出时,长子抱头,其他人抱身,将尸体放到停尸车上。如需要移动时,仍是长子在尸体头部。开光前将尸体身上的红线剪开,将烧纸灰放入纸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内,再将尸体放入纸棺。意为子女给的上路钱。
殡仪员指导孝子(长子或长孙)开光。孝子持一棉签,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为开光。意为使其身体各功能复活。开光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殡仪员说一句,孝子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例:开鼻光,闻花香;……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开堂。开光辞男女略有不同。
开光时,家属不能哭,更不能将眼泪落在尸体身上。开光后,将尸体交给工作人员化妆。
举行悼念仪式或告别仪式。仪式前要向司仪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拟好),主要来宾的名单,将一张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给工作人员。仪式结束后,尸体火化。同时,在长子的带领下,举行祭奠仪式和烧东西。
将遗像和灵位版供奉好,摆上五谷和水果、糕点,共五样(有的地方是四样),放鲜花、白酒、香烟等。长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先近后远的顺序。
烧东西。先烧纸几张,然后将死者的衣物等烧掉,再将供品都烧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后“烧七时”再烧。
烧东西时,将带来的白酒洒在衣物上,以助燃。烧完东西,葬礼结束,将白花,孝带除去。直系亲属改带黑纱。
除留下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去吃丧宴。丧宴厅外备几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从殡仪馆回来的人在进入宴会厅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块糖。
丧宴开始前,家属列队,殡仪员主持。主持宣布:家属对各位亲朋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给大家鞠躬,然后由家属代表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略备薄酒,请大家享用。
丧宴进行中,主要晚辈血亲要到各桌敬酒。
领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币七枚,摆成北斗星状。然后选大块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后一快应是头盖骨。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张。
骨灰寄存,结束。

索爱扩音器蓝牙版+S+318充完电怎么打开??

笑看或者笑谈社会人生,不要太执着

诙谐幽默主持词开场白

在缤纷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总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在新的一年,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有许许多多的任务要去完成,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和全体教职员工以最诚挚的心意、用最吉祥的语言祝福你们,也祝福每一位同学,祝同学们美梦成真,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同学们,新年的阳光将洒在你们的身上,新年的春风将吹在你们的脸上,请坚信,我们将和你们同行,因为我们对你们的爱是那么深沉和执着!
(点烛) (歌声 背景) 吴:没有松风的秋,雁去长空;没有飞雪的冬,乍暖还寒。一夜高风凋碧树,凋不了青春不灭的火焰;满地余寒露凝香,凝不住你绝美的年华。(迎娟上,立于舞台左侧。话筒递与何) 娟:在这烛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欢聚在一起。(立于吴旁,话筒与芳) 何:光阴茬苒,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今天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迎接元旦的曙光。这一刻是美好的,这一刻是温馨的,这一刻是充满激情的。(话筒递与吴……
xx学院2003年“走进春天”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晚会主持词(2003年12月)
1.(开场舞蹈 《欢庆秧歌》 礼花四射 主持人上场)
(男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男女合)大家晚上好!
(男2)春风传喜讯、金猴踏歌来
(女2)看,阳光灿烂,那是新年绚丽的色彩
(女1)听,金钟朗朗,这是新年动人的旋律。
(男1)舞起醉人的红扇,我们从微山湖畔走来;敲响震天的锣鼓,我们从xxx山下走来。展望未来前景灿烂,我们豪情满怀。
(男2)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全校师生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创建学院工作中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我们真诚的说一声“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辛苦了!”
(女2)踏着时代的节奏,乘着创建学院的东风 带着新年的祝福,怀着青春的憧憬
(合)让我们相聚在这美好的时刻
(男1)xx学院2003年“走进春天”元旦文艺演出
(合)现在开始!
(女1)出席今天晚会的领导有:
xx学院党委书记xxx同志
xx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xxx同志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最衷心的问候和感谢!
2.朋友们,如果我们把今天的xx和十年前的xx做一个比较,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间间教室宽敞明亮,我们搬进了新宿舍、连上了电话和因特网,喜事一个连着一个,乐的我们嘴都合不上。
是呵,我们的学校建设蒸蒸日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请欣赏歌伴舞〈越来越好〉演唱者:xxx
3.相声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
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会把我们带进开心世界。
请出由xxx系的xxx为您合说相声《废话趣谈》
5.下面这个精彩的节目是xx系的xxx和她的搭档们带来的舞蹈《绿光》
这个节目曾经获得我校“青春歌舞大赛”的一等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6.金秋十月霞满天,那是咱勤劳朴实的xx人对家乡的火热情感。金秋十月霞满天,那是咱聪明智慧的xx人对创建学院无比执著的信念。请欣赏群口快板《金秋十月霞满天》,演出单位:xx系。
7.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搞的如火如荼。特别是在每年的歌手大赛中总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校园歌手。他们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舞台。用火热的激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他们的风采吧。首先请出xx系xx为您带来《好心情》
9.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在即将绚烂的时候,有个女孩却悄然离去。但是她并不孤单,所有的心灵紧紧相依。没有哀伤的分离,分离也是相聚,不管身在何处,我们永远记的你。
请欣赏xx系带来的诗朗诵《声音的故事》
10、欢腾的锣鼓敲起来,敲出满腔的喜悦,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蜜。喜庆的秧歌扭起来,扭出满腔的幸福,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请您欣赏由xxx校区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的舞蹈《欢腾》
13.在苍茫的大海里航行,不能没有指引方向的航标。在新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前进的指路明灯。走进新时代,我们心潮澎湃,走进新时代,我们豪情满怀。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万众一心迈向新的时代。请欣赏xxx校区的舞蹈《走进新时代》
14.著名笑星黄宏的小品《杨白劳和黄世仁》大家也许都已看过。今天我们这里也来了杨白劳和黄世仁,让我们看看这二位的债务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吧!
15. 青春是那么的火热,那么充满激情,犹如夏日的天空,总是高远而明丽。我们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朝气蓬勃,欢乐是今晚的主题,我们将用欢乐来尽情演绎。请您欣赏xxx系的舞蹈《向前冲》
16.歌声悠扬,这歌声是我们对伟大祖国的深情祝福,舞姿优美,这舞蹈是我们对家乡、对学校繁荣的衷心祝愿。让我们举起这欢乐的酒杯共同祝福新年的来临,迎接新年的曙光!请欣赏歌伴舞《饮酒歌》演唱者:xxx xxxx

赞(0)